水稻白叶枯病抗性遗传解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玉婷

作者: 刘玉婷;袁筱萍;杨惠敏;黄佳慧;朱哲楠;卢钿钿;沈思怡;杨窑龙;饶玉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白叶枯病;数量性状位点(QTL);水稻;基因聚合

期刊名称: 生物工程学报

ISSN: 1000-3061

年卷期: 2024 年 004 期

页码: 1040-104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主要的病害之一,对水稻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国外引进粳稻品种Maybelle与地方籼稻品种白叶秋为亲本构建而成的加倍单倍体(doubled haploid, DH)群体为材料,调查了4个白叶枯病致病小种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各小种的致病性在DH群体间呈现连续分布,并伴有一定的超亲变异。而且,各个致病小种的致病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处在0.3与0.6之间。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分析共检测到12个QTL,分别位于水稻第1、2、3、5、6、7、9和12号染色体,贡献率介于4.95%-16.05%之间,其中位于5号染色体上的RM6024-RM163区间在3个致病小种中均检测到,并且是效应最大的主效QTL。另外,QTL座位的聚合进一步表明,通过不同的QTL座位的聚合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该研究对拓宽我国白叶枯病抗性基因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类号: S435.111.47

  • 相关文献

[1]水稻抗病基因聚合育种研究进展. 张启军,吕川根,虞德容,戴剑. 2008

[2]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聚合2个白叶枯病基因改良华占的白叶枯病抗性. 倪深,夏春,应建成,孙红伟,陈红旗. 2019

[3]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的聚合育种(英文). 巴沙拉特,丁效华,曾列先,阿克沙,张泽民,曾瑞珍,张桂权. 2006

[4]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花药培养相结合快速聚合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 王兴春,杨长登,李西明,马良勇. 2004

[5]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龙特浦B米质和白叶枯病抗性的改良. 韩义胜,符策强,朱红林,徐靖. 2014

[6]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Xa23、Stvb-i、Pi-13种抗病基因的研究. 孙海波,邹美智,任洪岩,王景余,闫双勇,李艳萍,冯瑞光. 2015

[7]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抗病虫基因聚合上的应用. 裴庆利,王春连,刘丕庆,王坚,赵开军. 2011

[8]花药培养快速培育聚合抗3种水稻病害基因的新种质研究. 孙海波,邹美智,任洪岩,王景余,闫双勇,李艳萍,冯瑞光. 2015

[9]水稻抗衰老IPT基因与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聚合研究. 何光明,孙传清,付永彩,付强,赵开军,王春连,章琦,凌忠专,王象坤. 2004

[10]水稻抗虫(Cry1C)和抗稻瘟病(Pi1,Pi2)材料的创制. 柳絮,张华,宣宁,李平波,张梦琦,姚方印. 2021

[11]水稻骨干恢复系川恢907抗稻瘟病基因聚合与精准改良. 白玉路,王平,张琼,张志勇,徐登武,蒲志刚,王闵霞. 2019

[12]水稻抗病虫基因挖掘及聚合育种研究进展. 邹拓,耿雷跃,张薇,张启星. 2018

[13]水稻抗病虫基因挖掘及聚合育种研究进展. 邹拓,耿雷跃,张薇,张启星. 2018

[14]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对高粱穗部性状的QTL定位. 丁延庆,汪灿,徐建霞,高旭,程斌,曹宁,张立异. 2023

[15]水稻9311及其突变体响应白叶枯病菌的活性氧变化. 王涛,胡海涛,张小明,王长春,张维林,严成其,杨玲. 2014

[16]安仁基点水稻新品种抗白叶枯病研究进展. 李友荣,魏子生. 2010

[17]湖南省地方稻种资源多抗性评价. 侯小华,魏子生,周祖铭. 2000

[18]白叶枯病不同菌株的致病力研究. 李友荣,郑后涛,王延春,程富波,王晖珍. 2004

[19]分子标记辅助选择Xa23基因在选育抗白叶枯病水稻新品系中的应用. 刘艳,王逸超,樊继伟,卢白关,秦德荣,曹文磊,王萍,徐大勇. 2011

[20]湖南省农科院安仁基点研究工作的成效. 李友荣,魏子生.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