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带田大豆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立明

作者: 王立明;陈光荣;张国宏;杨如萍;董博;杨桂芳;南琴霞;温健;牛建彪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套作;玉米;大豆;品种;密度;产量

期刊名称: 甘肃农业科技

ISSN: 1001-1463

年卷期: 2017 年 12 期

页码: 15-18

摘要: 选用3个不同类型大豆品种,在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下研究了大豆种植密度对其田间主要农艺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大豆株高、底荚高度趋于升高,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与单株粒重趋于下降,播种密度对荚粒数、百粒重无明显影响。套作大豆产量与种植密度呈二次抛物线变化趋势。在该套作模式下,晋豆19、中黄30、晋豆23的最佳种植密度分别为21.7万株/hm~2、22.3万株/hm~2、17.9万株/hm~2。

分类号: S513`S565.1

  • 相关文献

[1]套作模式下大豆品种与密度二因素试验分析. 赵志刚,罗瑞萍,姬月梅,赵越,郝吉兵. 2010

[2]播期和密度对套作甘蔗的糯玉米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闫飞燕,石达金,吕巨智,范继征. 2014

[3]带状套作复光后不同大豆品种干物质积累模型与特征分析. 吴雨珊,龚万灼,杨文钰,雍太文,杨峰,刘卫国,武晓玲. 2017

[4]不同玉米品种的耐密效应分析. 陈传永,王元东,张春原,吴珊珊,毛振武,杨海涛,赵久然. 2020

[5]不同类型品种和密度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张冬梅,张伟,樊修武,黄明镜,黄学芳,刘恩科,池宝亮. 2011

[6]不同品种和密度对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杨娜,席吉龙,郝佳丽,王珂. 2017

[7]垄膜沟种条件下品种和密度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肖继兵,孙占祥,蒋春光,侯志研,冯良山,白伟. 2013

[8]不同品种与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刘化涛,黄学芳,黄明镜,闫六英,池宝亮. 2010

[9]密度与播期对晋西旱作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王小强,武建凯,赵铭森,王若鹏,梁晓红,李娜,任重,寇圆媛. 2015

[10]麦-豆和麦/玉/豆体系中大豆的磷肥增产增效作用研究. 周涛,徐开未,王科,黄蔚,张朝春. 2015

[11]薯/豆套作模式下不同熟期大豆品种的生长补偿效应. 陈光荣,杨文钰,张国宏,王立明,杨如萍. 2016

[12]平衡施肥对马铃薯-大豆套作系统中作物产量的影响. 陈光荣,王立明,杨如萍,董博,杨桂芳,张国宏,杨文钰. 2017

[13]早熟马铃薯套作大豆不同带幅比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陈光荣,张国宏,王立明,杨如萍,郭天文. 2014

[14]马铃薯/大豆套作对3个大豆品种光合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陈光荣,杨文钰,张国宏,王立明,杨如萍,雍太文,刘卫国. 2015

[15]高寒区玉米套种高菜田间配置模式研究. 李洪,李梦蛟,王彧超,王瑞军,张旭丽. 2017

[16]多熟制地区带距与套作玉米生长、产量分析. 何文铸,冯君成,柯国华. 2002

[17]玉米间套复种高产技术. 佟屏亚. 1996

[18]河南省玉米育种现状、问题及对策. 张新,王振华,张前进,魏昕,孔凡杉. 2010

[19]燕山丘陵温热区宜机收玉米品种配套技术研究. 董喆,边丽梅,张昊,郑伟,张丽妍,郝春雷,孟繁盛,慈艳华,杜江洪. 2021

[20]密度胁迫下不同玉米品种的植株性状差异性分析. 王坚强,段宏凯,郑丽萍,张晓红,武艾卿,周忠宇,李金梅,李文清,穆艳芳.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