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乙醇在鲤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组织浓度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艾晓辉

作者: 艾晓辉;陈正望;张春光;文华;刘长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喹乙醇;高效液相色谱法;药代动力学

期刊名称: 水生生物学报

ISSN: 1000-3207

年卷期: 2003 年 27 卷 03 期

页码: 273-27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鲤血浆及组织中喹乙醇的浓度。该法采用C1 8色谱柱 ,流动相为甲醇—三蒸水(1 5∶85) ,检测波长为 372nm ,样品用 1 5 %的三氯乙酸沉淀蛋白 ,离心取上清液进样。该法灵敏、简便、准确、喹乙醇在 0 2— 2 5 6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检测限为 0 0 4 μg/g ,平均回收率为 85 93 %— 1 0 0 2 % ,不同浓度水平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测定结果均小于 1 0 %。以 30mg/kg鱼体重的剂量口灌给药 ,通过对喹乙醇在鲤体内的血药浓度经时曲线过程分析 ,发现其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 ,主要动力学参数如下 :消除相半衰期T1 / 2k5 876h ,吸收相半衰期T1 / 2ka1 466h ,达峰时间Tp3 91 3h ,达峰浓度Cmax3 0 2 5ug/mL ,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40 6 92mg/L·h ;并对用药后组织药物浓度和单次、多次灌药后肌肉中喹乙醇的残留量及以原型排出体外的喹乙醇进行了测定 ,获得了单次灌药后鲤肌肉、肝脏、肾脏和多次灌药后鲤肌肉中喹乙醇的代谢规律 ,测得原型药物排出体外的量占总灌药量的 6 9%。该项研究全面了解了喹乙醇在鱼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对确定合理的临床用药方案以及无公害水产品中药物残留监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分类号: S948

  • 相关文献

[1]三种喹喔啉类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分析. 李建喜,杨志强,王学智,高杰,张景艳,张凯,孟嘉仁. 2009

[2]测定饲料中喹乙醇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雷华越,汪开毓. 2002

[3]甲基睾丸酮在罗非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洪二利,郑光明,孟娣,吴仕辉,戴晓欣,马兵,马丽莎,宋怿. 2011

[4]六茜素在猪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李剑勇,张继瑜,赵荣材,徐忠赞,李金善,薛飞群,柳军席,苗小楼,杜小丽. 2002

[5]肌注和口灌氟苯尼考在吉富罗非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白野,陈昆慈,单奇,郑光明,尹怡,刘书贵. 2017

[6]喹赛多和喹乙醇对肉兔生产性能、肉品质及内分泌的影响. 吴建忠,左建军,冯定远,林映才. 2008

[7]喹烯酮和喹乙醇对人源肝细胞的毒性作用. 班曼曼,张可煜,江善祥,薛飞群. 2010

[8]兽用喹噁啉类毒理学研究进展. 王旭,程古月,周秋格,刘嘉婧,郝海红,戴梦红,刘振利,袁宗辉. 2015

[9]兽用喹噁啉类药物毒理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程古月,洪璇,郝海红,刘振利,王旭,袁宗辉. 2016

[10]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器检测喹乙醇. 谢春花,柳双,王敏思,王霞琳,王珅,张志军,宋洋. 2020

[11]重离子辐射对喹乙醇的作用. 梁剑平,卫增泉,张力,周丽霞. 1999

[12]药物饲料添加剂喹胺醇对仔猪的增重效果试验. 周丽霞,张力,梁剑平,袁莉刚,魏春梅,周学辉. 2000

[13]喹乙醇检测单抗制备中细胞融合条件的优化. 王磊,李建喜,张景艳,王学智,杨志强. 2013

[14]喹乙醇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宋春美,高爱中,邓瑞广,职爱民,郅玉宝,侯玉泽,张改平. 2010

[15]喹乙醇对鲤鳃组织Na~+、K~+-ATP酶活性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叶继丹,刘红柏,赵吉伟,卢彤岩,杨雨辉. 2005

[16]肉鸭日粮中添加喹乙醇和阿散酸饲养效果对比研究. 吴东,李吕木,詹凯,何业东,张茂华. 2001

[17]喹乙醇单克隆抗体制备中细胞融合条件的筛选. 王磊,李建喜,张景艳,杨志强,王学智,张凯,孟嘉仁. 2011

[18]喹乙醇对鲤肝胰脏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叶继丹,韩友文,赵吉伟,卢彤岩,刘红柏,杨雨辉. 2004

[19]饲料添加剂喹胺醇的研究进展. 郭文柱,梁剑平,王学红,郭志廷,郝宝成,尚若锋,华兰英. 2011

[20]HPLC-MS/MS同时测定水产品中喹烯酮、喹乙醇和5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 刘永涛,刘振红,丁运敏,艾晓辉,杨红.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