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籼156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姚立生

作者: 姚立生;高恒广;何顺椹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产量构成因素;中籼稻;品种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1988 年 01 期

页码: 43-45

摘要: 中籼稻新品种盐籼156,是江苏近年来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之一。1983—1986年每年种植面积均稳定在4.6万公顷以上,一般每公顷产量在8000公斤左右,高产握和典型田块分别高达9075公斤和10860公斤。本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盐籼156的产量构成因素,旨在明确它们在产量构成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和适宜的产量构成模式,以利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和采用与其相适应的栽培措施。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江苏省五十年代以来中籼稻品种产量及有关性状的演变. 姚立生,高恒广,杨立彬,何顺椹,顾根宝,孙明法,顾来顺. 1990

[2]不同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桑晓慧,陈伟,赵云雷,赵佩,龚海燕,王红梅. 2021

[3]三系、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氮素需求的比较. 龚红兵,周义文,曾生元,钱华飞,李闯,刁立平,林添资,景德道,余波,盛生兰. 2011

[4]镇籼9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龚红兵,盛生兰,林添资,周义文,钱华飞,刁立平,胡春明. 2003

[5]江苏省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品质性状相关及聚类分析. 朱国永,孙明法,严国红,何冲霄,万林生. 2012

[6]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E两优1453的选育与应用. 李进波,夏明元,周厚财,曹永胜,万丙良,戚华雄. 2019

[7]长江中下游中籼杂交稻区试品种产量成因性状分析. 刘书通,李春生,方福平,张小惠,毛一剑,孔宪琴,张克勤,吴荣梁. 2015

[8]不同施氮水平对中籼稻氮素吸收利用及其产量的影响. 吴文革,阮新民,施伏芝. 2007

[9]优质中籼稻91499高产栽培技术. 李泽福,韦时遇,唐光勇,严企松. 1996

[10]中籼稻皖稻57的选育及主要栽培技术. 李泽福,严企松,韦时遇,唐光勇. 1996

[11]氮肥追施方式对机插杂交中籼稻群体质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陈刚,吴文革,孙如银,许有尊,周永进. 2015

[12]优质长粒中籼稻新品种E两优827的选育. 董华林,胡建林,薛莲,王红波,胡鹏,罗肖郧,郑兴飞,殷得所,彭宣国,余启芝,罗必灿,徐得泽. 2024

[13]高产优质杂交中籼稻扬籼优77的选育与应用. 段圣省,薛莲,余启芝,董华林,李爱宏,殷得所,李忠正,王红波,孙阳,郭英,徐得泽. 2025

[14]黔单23号产量与构成因素及丰产稳产性分析. 潘敏娜,郑常祥. 2009

[15]不同施氮条件下镇麦168籽粒产量与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蔡金华,陈爱大,李东升,曲朝喜,温明星. 2014

[16]特优559产量构成因素及丰产稳产性分析. 孙明法,姚立生,高恒广,顾来顺,何顺椹,严国红,唐红生. 1998

[17]苏棉21号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增产途径. 郝德荣,何林池,刘水东,周金凤,丛秀云. 2007

[18]苏棉10号丰产稳产性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刘水东,徐纪嘉,何林池. 1999

[19]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的产量构成因素. 罗德强,王飞,杜忠友,周维佳,江学海,张勇,郑玉琼,涂丹. 2007

[20]"涪杂一号"榨菜制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刘义华,范永红,周光凡.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