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在害虫行为调节剂研究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付冠军

作者: 付冠军;黄聪;周亚楠;刘博;刘万学;钱万强;万方浩

作者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计算生物学;昆虫行为调节剂;虚拟筛选;定量构效关系;分子对接

期刊名称: 生物安全学报

ISSN: 2095-1787

年卷期: 2023 年 32 卷 003 期

页码: 202-20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害虫行为调节剂是一种以嗅觉系统为靶标的绿色农药,在害虫的田间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其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通常依赖一系列生物测定的方法,不仅费时费力,且发现效率低.近年来,随着昆虫嗅觉功能数据的积累和结构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以机器学习技术和分子对接为代表的 2 种基于计算机的药物虚拟筛选方法在害虫行为调节剂的先导化合物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效率,减少了筛选的盲目性.本文系统综述了 2 种虚拟筛选方法及其在害虫行为调节剂先导化合物研究中的应用,并对 2 种筛选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分类号: TP391.9`S482

  • 相关文献

[1]食源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赵蕊,姚鑫淼,周野,管立军,张英蕾,李哲滨,沈卉芳,崔怡娟,卢淑雯. 2020

[2]草菇UBEV2蛋白同源模建筛选其小分子抑制剂. 万佳宁,尚俊军,汪滢,李正鹏,王莹,唐利华,茅文俊,汪虹,鲍大鹏,龚明. 2020

[3]基于计算生物学和动物实验探究党参抗皮肤衰老的作用机制. 王振娟,柳立军,安琪,张婧,韩亚鹏,王晶. 2024

[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结构一急性毒性的三维定量的构效关系研究. 张子丰,宋桂茹. 1999

[5]食品中甜味分子发掘模型构建. 任海斌,冯宝龙,范蓓,贺斌彬,李知陆,王清华,高飞,王玉堂. 2021

[6]鹿蹄素类化合物的抗菌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李剑勇,张继瑜. 2009

[7]醇类化合物对欧洲林蛙蝌蚪毒性的QSAR研究. 杨浩娜,彭世文,王立峰. 2017

[8]生物活性多肽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方法的比较分析. 王伟,沈生荣,何国庆,徐丽红. 2009

[9]锌螯合肽的两端排序法定量构效关系. 黄晶晶,余敏,马敏,鄢嫣,张福生,殷俊峰,谢宁宁. 2018

[10]SVR-KNN法用于除草剂QSAR研究. 区卫民,谭泗桥,袁哲明,柏连阳,熊洁仪. 2008

[11]在QSAR中应用SVR的非线性组合预测. 谭泗桥,柏连阳,谭显胜,熊洁仪,袁哲明. 2009

[12]三肽的锌螯合活性及定量构效关系分析. 余敏,黄晶晶,马敏,付瑞燕,鄢嫣,张福生,殷俊峰,谢宁宁. 2018

[13]基于局部核函数与全局核函数支持向量回归优化小样本QSAR建模. 谭泗桥,袁哲明,柏连阳,谭显胜,熊洁仪. 2009

[14]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与K-最近邻法的组合预测用于除草剂QSAR建模. 谭泗桥,袁哲明,柏连阳,熊洁仪. 2007

[15]从蝉花虫草提取的N~6-(2-羟乙基)腺苷的降压活性及其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张孟丽,柴一秋,方鸣,章思思,韩宝瑜. 2019

[16]五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与灰葡萄孢琥珀酸脱氢酶的结合模式及抗性机制分析. 陶丽红,李佳俊,夏美荣,李康,范黎明,苏发武,吴文伟,王凯博,叶敏. 2021

[17]抗癌药物白藜芦醇与血红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吕中,李菊,符悦冠,陈嵘,荣凯峰. 2011

[18]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研究六堡茶干预COVID-19的活性成分. 周丹水,陈小雪,吴志敏,倪维鞠,邱瑞瑾,于翠平,蓝伦礼,王颖芳,陈守登,曾宇. 2020

[19]单链抗体对Cry1A类毒素的检测方法建立及识别差异初步研究. 曲婷婷,张霄,董飒,刘贝贝,李盼,王耘,张存政,刘贤金. 2019

[20]华北大黑鳃金龟气味结合蛋白HoblOBP2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尹姣,李克斌,曹雅忠.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