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侵染型进行小麦品种抗叶锈遗传研究——Ⅱ.65个小麦品种和9个小麦叶锈菌株的相互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何家泌

作者: 何家泌;马万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叶锈病;遗传学;基因型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340

年卷期: 1987 年 02 期

页码: 201-211

摘要: 在以前初步研究的基础下,继续对五类的65个小麦品种用小麦叶锈菌同一小种的9个菌株进行接种,获得的侵染型资料按照生物间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作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小麦品种和叶锈菌株对病害反应的相互作用中,有25个品种与9个菌株具1~3相应基因对;7个品种与9个菌株有4~6基因对;17个品种与9个菌株具7~9基因对;16个品种与9个菌株不存在抗病基因对。据此结果,讨论认为可以适当地利用带有较多抗病基因的品种,安排大田种植,或作为抗源材料进行小麦抗叶锈品种的选育。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黄淮麦区26个小麦品种抗叶锈病初步鉴定. 井长勤,陈荣振,屈艾,王奎荣. 2003

[2]小麦抗叶锈病遗传研究进展. 金夏红,冯国华,刘东涛,马红勃,张会云. 2017

[3]26份辽宁小麦区试品种对白粉病和叶锈病的田间表型抗性鉴定. 刘可杰,王丽娟,王英杰,崔树浩,董怀玉. 2021

[4]2015-2018年度山西省小麦区域试验品种及育种材料抗病性评价. 刘敏捷,原宗英,武英鹏. 2020

[5]CIMMYT小麦种质C615抗叶锈病QTL分析. 李玉玲,蒋正宁,胡文静,李东升,程婧晔,裔新,程晓明,吴荣林,程顺和. 2018

[6]新疆的小麦品种(系)苗期和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 潘阳,聂迎彬,穆培源,姚占军,李星,周悦,李在峰,刘大群. 2011

[7]江苏省重要小麦品种抗叶锈病和秆锈病基因初步分析. 秦庆明,王奎荣,夏善保,冯国华,陈荣振. 1997

[8]152个黄淮地区小麦主要品种(系)的多抗性鉴定. 赵玖华,尚佑芬,王升吉,杨崇良,路兴波,孙红炜. 2007

[9]小麦品系天95HF2中抗叶锈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 李星,周悦,李在峰,夏先春,刘大群. 2010

[10]山东省12个主栽小麦品种(系)抗叶锈性分析. 张林,张梦雅,高颖,许换平,刘成,刘建军,闫红飞,刘大群. 2017

[11]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在田间混生时的流行过程. 董金琢,曾士迈,马奇祥. 1989

[12]春小麦品种青春221抗叶锈性遗传分析. 陈万权. 2013

[13]山西省小麦主栽品种抗叶锈病研究. 陈万权,武英鹏,李艳芳,曾卫芳. 2003

[14]我国40个小麦品种抗叶锈性研究. 秦庆明,陈扬林,吴支行*,马志强,廖琴. 2001

[15]76个小麦种质资源抗叶锈及秆锈基因初步分析. 王剑雄. 1997

[16]不同生态区光温敏型核不育小麦育性研究进展. 李向龙,张华,张凤庭,赵昌平,马庆. 2005

[17]紫粒和蓝粒小麦研究综述. 袁文业,孙善澄. 1993

[18]基于污染控制的小麦品种氮磷钾吸收与移除特征研究. 盛婧,张鹏,孙国锋,王鑫. 2015

[19]不同基因型小麦苗期和成熟期耐低氮性的比较. 徐红卫,陆瑞菊,刘成洪,高润红,郭桂梅. 2014

[20]不同基因型小麦的氮吸收特征与农田归还率研究. 盛婧,孙国峰,吴纪中,周炜,王鑫.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