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式夜间增温设施设计及其增温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金

作者: 陈金;杨飞;张彬;田云录;董文军;张卫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气候变暖;被动式增温;系统设计;红外线反射;稻麦系统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10 年 21 卷 09 期

页码: 2288-22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建立一套简便节能的野外夜间增温设施,参照国际上夜间被动式增温系统(passive nighttime warming,PNW),在江苏丹阳设计了稻麦系统夜间被动式增温设施.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保证15.75 m2的有效采样区域,温度增幅均匀,水稻冠层全生育期夜间平均温度升高1.1℃,冬小麦冠层和5 cm土层全生育期夜间平均温度分别提高1.3℃和0.8℃;该增温系统在运行期间,水稻和冬小麦全生育期的冠层和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趋势与非增温对照区基本一致.该系统使麦田土壤含水量略微降低,但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不明显.将该系统在我国水稻和冬小麦主要产区应用时发现,该夜间增温系统可以使水稻和冬小麦始花期分别平均提前3 d和5 d.该系统的增温效果在不同区域和季节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综合考虑该系统的增温均匀性和增温区域有效性,及其对稻麦生育期的影响效果,该设施不仅节能,而且可以满足野外增温试验研究的基本要求.

分类号: S224

  • 相关文献

[1]鲟鱼养殖专家系统设计与初步实现. 牛艳刚,丁文,马莉. 2003

[2]基于DEA的水稻肥水调控综合评价网络平台. 徐志福,游兆彤,石晓燕,李笑,叶宏宝. 2010

[3]网络购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王克诚,秦成华. 2009

[4]科研项目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吴长付,付广青,杜平,还红华. 2019

[5]全国基本农田环境质量监测信息填报及统计系统功能与设计. 赵玉杰,高怀友,师荣光. 2004

[6]关于建立草地农业专业信息网络数据库的探讨. 石琼,李立恒. 2002

[7]草地农业不同类型信息采集研究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李立恒,刘竞,高淑兰. 2001

[8]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家蚕辅助育种平台研制. 徐志福,何克荣,柳新菊,祝新荣,石晓燕,李笑,叶宏宝. 2010

[9]QR码技术在枸杞产品追溯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王琛,李剑蓓,温淑萍,李述成. 2016

[10]水稻病虫害诊断模型构建及系统的实现. 孙传恒,唐启义,唐洁,程家安,杨信廷. 2006

[11]陆地观测卫星图像模拟技术研究. 徐大琦,杜永明,林军,杨贵军,刘强,柳钦火,沈占锋. 2015

[12]广西农产品模型预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于平福. 2005

[13]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和总体设计研究. 寇有观,萧术. 1999

[14]基于“互联网+”的城乡信息服务平台设计研究. 李瑾,高亮亮. 2017

[15]基于角色权限管理的兔场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邹细涛,王妍,魏旭阳,吴春明,杨国才. 2014

[16]广西农产品预警模型设计与开发研究. 于平福,廖振钧,梁贤. 2002

[17]数字化农村远程教育声像教学课件资源建设非线性编辑系统设计. 艾建安,骆浩文. 2009

[18]基于均匀度的水稻旱育秧微喷系统设计及应用. 金永奎,黄玉祥,费士敏. 2018

[19]基于WebGIS的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系统构建. 宫彦萍,黄文江,潘瑜春,徐新刚,刘良云,王纪华,阎广建. 2008

[20]UCC/EAN-128条码在农产品安全追溯中的应用. 杨信廷,孙传恒,钱建平,陈立平,刘学馨.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