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式与长期定位施肥对雨养农田冬小麦产量的调控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建军

作者: 张建军;樊廷录;赵刚;党翼;王磊;王勇;李尚中;程万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耕作方式;有机肥;化肥;产量;生理指标

期刊名称: 草业学报

ISSN: 1004-5759

年卷期: 2018 年 07 期

页码: 175-18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明确西北黄土高原半湿润偏旱区耕作方式与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调控效应,以设在半湿润偏旱区连续12年的耕作与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裂区设计,以传统耕作和免耕耕作为主处理,不施肥(CK)、单施无机氮肥(N)、单施无机磷肥(P)、单施有机肥(M)、无机氮磷肥配施(NP)、有机无机肥配施(NMP)为副处理,栽培制度为1年春玉米-3年冬小麦轮作,研究耕作及施肥措施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在生产年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型及耕作方式均以有机无机配施冬小麦产量最高,有机肥单施高于化肥单施,磷肥单施高于氮肥单施。耕作方式间表现为传统耕作高于免耕耕作,年型间表现为丰水年>平水年>干旱年,耕作和施肥方式的增产效果以干旱年最好,平水年和丰水年差异不显著。有机无机配施与传统耕作结合优化了冬小麦冠层温度、叶绿素相对含量等生理指标,提高了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因而改善了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性状而使冬小麦增产。在550mm左右降水量的陇东旱塬雨养农业区,无论何种耕作方式及生产年型,长期采用有机无机或无机氮磷肥配施均表现出持续提高冬小麦产量的良好作用。因此,有机无机配施结合传统耕作是提高陇东半湿润偏旱区冬小麦产量的最佳耕作栽培模式。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及土体NO_3~- N累积的长期定位试验. 孙克刚,李锦辉,姚健,王英,吕爱英. 1999

[2]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王亚艺,蔡晓剑,李松龄. 2015

[3]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孙桂兰,孙桂兰,冯克云,赵欣欣,王占彪,李亚兵. 2020

[4]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棉花生长性状、产量的影响. 牛新湘,蒲胜海,吴湘琳,李磐,杨涛,马红红,陈宝柱,杨健,黄鑫,冯广平,马兴旺. 2021

[5]有机肥及其与化肥配施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白琳,成立新,李蕴华,凤英,岳林芳,常静,宝华,王志铭,于朝晖,李京淑. 2021

[6]有机肥替代氮化肥对叶菜产量品质和土壤氮淋失的影响. 徐大兵,赵书军,袁家富,彭成林,周剑雄,夏贤格,佀国涵. 2018

[7]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刘增兵,束爱萍,刘光荣,李祖章,张文学,袁福生,胡启锋. 2018

[8]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小麦产量、品质及氮素效率的影响. 吕丽华,姚海坡,曹志敏,张经廷,姚艳荣,贾秀领. 2022

[9]化肥有机肥配施对稻麦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张翰林,郭惠宝,杨业凤,施俭,陆利民,吕卫光. 2022

[10]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率的影响. 周运陆,张永发,陈仕迁,张龙,王文斌. 2021

[11]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养分及甘蓝产量、品质的影响. 闫佳会,张广楠,杜中平. 2021

[12]有机肥和化肥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李吉进,邹国元,宋东涛,徐振桐,孙钦平,刘本生. 2009

[13]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对糯高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张春兰,汪灿,徐燕,邵明波,张立异. 2023

[14]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陈志龙,陈杰,许建平,张永春. 2013

[15]化肥配施有机肥提高玉米产量、氮素吸收量和籽粒锌含量. 李亚莉,哈丽哈什·依巴提,庾金理,李青军. 2022

[16]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对抛栽水稻群体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聂俊,史亮亮,邱俊荣,蓝华生,詹愈忠,陈建清,刘雁飞. 2016

[17]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史芳源,黄继川. 2023

[18]我国不同区域粮食作物产量对有机肥施用的响应差异. 任科宇,徐明岗,张露,段英华,王伯仁. 2021

[19]复合肥与有机肥配合替代化肥对大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郭春倩,张广楠,李江,田洁. 2022

[20]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对抛栽水稻产量、品质及钾吸收转运的影响. 聂俊,邱俊荣,史亮亮,蓝华生,詹愈忠.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