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B.napus L.)黄、褐色种子主要性状的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傅寿仲

作者: 傅寿仲;唐继宏;戚存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淡化种皮育种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1988 年 01 期

页码: 26-30

摘要: 比较了甘蓝型油菜(B.napus L.)的9种遗传背景组合的黄褐两色种子的经济性状。结果表明,黄籽比揭籽种质率下降1.4%,种胚率相应提高1.41%;各部位含油量均显著提高,种皮高出4.52%,种胚高出1.11%,全粒高出1.91%;种子蛋白质含量下降0.85%。但同为种子含“一半油”(种子含油量>50%)的品系,黄籽比普通的褐籽的蛋白质含量提高4.59%。淡化种皮对改善种子经济性状的效果是显著的。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两种甘蓝型油菜化杀制种方法对比试验. 宋放,王谧,宋淑琦,陈杰. 2016

[2]高温胁迫下油菜籽粒成熟期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李超,荐红举,刘列钊,李加纳. 2014

[3]高油份双低杂交油菜绵新油19的选育研究. 杜才富,秦信蓉,高志宏. 2007

[4]甘蓝型油菜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BnPDAT1)cDNA的克隆和功能鉴定. 谭太龙,冯韬,罗海燕,彭烨,刘睿洋,官春云. 2016

[5]甘蓝型油菜耐低硼能力的差异和筛选. 张自立,孙永玲,郭高,兰金,李江遐,李强生. 2001

[6]基于SNP遗传图谱定位甘蓝型油菜千粒重QTL位点. 荐红举,魏丽娟,李超,唐章林,李加纳,刘列钊. 2014

[7]甘蓝型油菜不同含油量品系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积累差异性研究. 万林生,孙红芹,倪正斌,严国红,孙明法,周汝琴. 2017

[8]红菜薹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转育研究. 谭远宝,何丹,徐跃进,万正杰. 2010

[9]甘蓝型油菜隐性胞核不育材料双低转育研究. 王华,侯国佐,赵继献. 1993

[10]甘蓝型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新品种"泸油12"的选育. 孙超才,陈银华. 1999

[11]云南超高产区甘蓝型油菜产量及相关特性研究. 董世青,李家纳,梁颖,符明联,李根哲,贺斌. 2017

[12]花粉介导法获得油菜转基因植株研究. 杜春芳,刘惠民,李朋波,孙毅,李润植. 2006

[13]嫩江流域保护性耕作甘蓝型油菜田杂草综合控制技术规程. 路战远,张德健,张向前,程玉臣,平翠枝,李金龙. 2015

[14]甘蓝型油菜黄化(苗)突变体的叶绿素含量及超微结构. 董遵,刘敬阳,马红梅,许才康,孙华,张建栋. 2000

[15]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材料籽粒成熟特性研究. 王华,汤晓华. 2000

[16]两种环境下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差值QTL分析. 李超,李波,曲存民,阎星颖,付福友,刘列钊,谌利,李加纳. 2011

[17]六个甘蓝型油菜油酸脱氢酶(FAD2)假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肖钢,张振乾,邬贤梦,谭太龙,官春云. 2010

[18]红菜薹与甘蓝型油菜杂交子房培养研究初报. 何丹,徐跃进,李正丽,汪祖程. 2009

[19]早熟杂交油菜品种黔油早2号的选育. 黄泽素,代文东,唐容,李德珍,王少铭,张超. 2017

[20]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86AB的选育. 张瑞茂,陈大伦,李敏,胡腾文.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