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除草剂基因导入旱稻(Oryza sativa)栽培品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腊红桂

作者: 腊红桂;王化琪;黄大年;华志华;颜美仙;高振宇;冯秀晶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旱稻;组织培养;遗传转化;bar基因

期刊名称: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ISSN: 1006-1304

年卷期: 2003 年 11 卷 03 期

页码: 227-23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以生产上优良旱稻(OryzasativaL.)新品种旱稻297、旱稻10号等的幼胚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材料,用基因枪法把抗Basta除草剂的bar基因导入了这些品种的愈伤组织,经两轮Basta抗性筛选和分化获得了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进行PCR扩增和Southern杂交检测,T0和T1代Basta抗性实验表明,bar基因已整合到旱稻的基因组DNA中,并在T1代继续表达。对各品种幼胚培养的诱导、分化培养基实验表明,MB和MS培养基可作为这5个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改良的RMB2、RMS2培养基可显著地提高愈伤组织的分化频率。实验所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和建立的遗传转化系统,为旱稻的抗除草剂分子育种和其它基因转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分类号: S511.6

  • 相关文献

[1]抗除草剂基因导入旱稻(Oryzasativa)栽培品种. 腊红桂,王化琪,黄大年,华志华,颜美仙,高振宇,冯秀晶. 2003

[2]外源类甜蛋白基因在马铃薯中的表达. 岳东霞,金红,周良炎,S.Muthukrishnan. 2000

[3]农杆菌介导转化小麦幼胚获得抗除草剂再生植株. 梁雪莲,孙毅,郭平毅,刘惠民,刘少翔,王景雪,解志红,孙丹琼. 2003

[4]农杆菌介导籼稻优良恢复系bar基因的遗传转化研究. 饶志明,黄英金,肖晗,刘宜柏,孙宗修. 2003

[5]转抗除草剂基因小麦植株的筛选方法研究. 周淼平,余桂红,任丽娟,朱伟芳,马鸿翔. 2008

[6]冰草种间杂种蒙农杂种组织培养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霍秀文,魏建华,徐春波,米福贵,云锦凤. 2004

[7]籼稻幼胚组织培养高频率植株再生及其基因转化的研究. 王慧中,华志华,高振宇,颜美仙,黄大年. 2000

[8]菠萝组织培养与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易干军,万勇,胡标林,谢建坤. 2010

[9]荔枝和龙眼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综述). 彭宏祥,丁峰,李鸿莉,秦献泉,徐宁,何新华. 2012

[10]白三叶基因工程改良研究进展. 齐广勋,王金刚,杨向东,郭东全,薛健,张原宇,李启云,董英山. 2011

[11]菜豆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韩启厚,古瑜,于海龙. 2013

[12]樱桃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徐世彦,武凯翔,吴延军. 2018

[13]亚麻下胚轴对卡那霉素及膦化麦黄酮的敏感浓度筛选. 贾婉琪,郝冬梅,邱财生,郭媛,邓欣,龙松华,陈信波,王玉富. 2011

[14]木薯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姚庆荣,郭运玲,郭安平. 2008

[15]农杆菌介导的籼稻9311和华占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张佳,王慧杰,何正权,刘文真. 2023

[16]苜蓿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张成武,闫淑珍,李世访. 2004

[17]梨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闫帅,徐锴,袁继存,程存刚,张少瑜,赵德英. 2017

[18]小麦细胞工程关键技术创新和应用研究. 叶兴国,林志珊,杜丽璞,徐惠君,殷桂香,王美蛟,陶丽莉,张悦,魏亦勤,任贤,韩晓峰,孙伟珊,马员春,徐琼芳,辛志勇. 2009

[19]西甜瓜组织培养与遗传转化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孔维萍,程鸿,苏永全,刘东顺. 2010

[20]‘新陆早33号’棉花转基因体系建立及AtPGIP1基因的导入. 肖向文,刘海峰,李雪源,曹艳艳,王俊铎,黄芳,郑巨云,谢旗,李晓波.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