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1、2、4、5号羽衣甘蓝新品种的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惠芬

作者: 李惠芬;钱芝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羽衣甘蓝;新品种F;冬春1、2、3、4号;耐冻;晚抽苔

期刊名称: 北方园艺

ISSN: 1001-0009

年卷期: 2006 年 01 期

页码: 3-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冬春1、2、4、5号羽衣甘蓝新品种是由父本βB-2分别和母本⑧A-C-2-5、⑩B-7-2-2、A-1-1及⑤A-1-1配制的一代杂种。冬春1、2、4号植株板叶,株高12cm~20cm(厘米),株幅26cm~32cm(厘米)×26cm~32cm(厘米),心叶幅16cm~18cm(厘米)×16cm~18cm(厘米),外部叶片12~16片,颜色分别为墨绿色、紫绿色和绿色,内部心叶17~28片,颜色分别为红色、深红色和外侧淡黄白内侧深粉红色。冬春5号植株皱叶,株高14cm(厘米),株幅32cm×28cm(厘米),心叶幅19cm×17cm(厘米),外部叶片16片,颜色为墨绿和绿色,内部心叶22片,颜色为深粉红色。是目前国内因地制宜育成的首批耐冻性强、晚抽苔(冬春1、2、4、5号耐最低气温-6℃~-10℃冰冻、3月10~30日显蕾抽苔,对照名古屋和大阪等品种耐最低气温-2℃~-3℃冰冻、2月10~20日前显蕾抽苔)杂种一代新品种,适合黄河流域及以南广大地区12月至3月填补室外盆花空白观赏的羽衣甘蓝新品种。

分类号: S635.9

  • 相关文献

[1]羽衣甘蓝“冬春10号”白色和“冬春18号”鲜红色系列新品种选育. 李惠芬,钱芝龙. 2009

[2]羽衣甘蓝新品种冬春3、11号的选育. 李惠芬,钱芝龙. 2007

[3]羽衣甘蓝‘冬春10号’白色和‘冬春18号’鲜红色新品种选育. 李惠芬,钱芝龙. 2009

[4]三个耐冻性不同的马铃薯野生种中FAD2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李飞,徐建飞,刘杰,段绍光,卞春松,Jiwan P.PALTA,金黎平. 2014

[5]花生收获期低温对荚果晾晒的鉴定与评价. 于树涛,王力夫,尤淑丽,董敬超,殷业超,周文雨,王传堂. 2022

[6]基于选择消除分析挖掘豌豆耐冻相关基因. 季一山,王晨瑜,刘荣,李冠,王栋,黄宇宁,严昕,李孟伟,杨涛,宗绪晓. 2020

[7]贵州兴义市羽衣甘蓝周年栽培技术. 陈文波,文林宏,周伦高. 2016

[8]羽衣甘蓝对低温的生理响应与耐寒性综合评价. 姚悦梅,戴忠良,张振超,肖燕,潘跃平. 2017

[9]利用青花菜胞质雄性不育源选育羽衣甘蓝雄性不育系. 姚悦梅,毛忠良,金永庆,戴忠良,肖燕. 2007

[10]羽衣甘蓝的营养评价. 宋曙辉,薛颖,武兴德. 2000

[11]羽衣甘蓝小孢子胚胎发生观察及再生植株倍性鉴定. 毛忠良,张振超,姚悦梅,戴忠良,秦文斌,潘跃平. 2012

[12]羽衣甘蓝新品种综合评价与景观应用. 孙德举,姚悦梅,李建斌,孙春青,山溪,张振超,戴忠良. 2019

[13]低温对羽衣甘蓝幼苗氮代谢的影响. 姚悦梅,孙德举,李建斌,山溪,张振超,戴忠良. 2019

[14]羽衣甘蓝新品系自交不亲和性及主要园艺性状的评价. 刘秀云,杨红娟,朱丽华,顾卫红. 2018

[15]羽衣甘蓝抗寒生理特性研究. 张亚玲,幸宏伟,郭宁,韩硕,宗梅,刘凡,王桂香. 2016

[16]水杨酸调控盐胁迫下羽衣甘蓝种子萌发的机理. 曹栋栋,陈珊宇,秦叶波,吴华平,阮关海,黄玉韬. 2020

[17]三种基因型羽衣甘蓝筛选适合叶绿体转化材料. 平璐,顾德峰,韦正乙,仲晓芳,林春晶,邢少辰,王云鹏. 2016

[18]羽衣甘蓝苗期低温控制反季节栽培技术. 贾兰虹,张华艳,李长海. 2005

[19]羽衣甘蓝小孢子胚胎细胞结构变化及其植株再生. 姚悦梅,张振超,山溪,肖燕,朱建飞,戴忠良. 2019

[20]观赏型羽衣甘蓝品种在青海地区适应性比较试验. 郭晓竹,孙雪梅.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