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周期种植模式胶园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碳分布特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坚雄

作者: 黄坚雄;潘剑;周立军;李娟;林位夫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传统胶园;全周期模式;土壤养分;微生物量碳;分布特性

期刊名称: 热带农业科学

ISSN: 1009-2196

年卷期: 2014 年 34 卷 07 期

页码: 1-4

摘要: 通过监测传统胶园与全周期种植模式胶园土壤的养分差异,探讨全周期种植方式对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胶园内离树越近的位点,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量碳越低;除速效磷外,全周期胶园内离树越近的位点,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量碳越高。总体而言,全周期胶园土壤全氮、无机氮和微生物量碳低于传统胶园,但均没有达到显著差异,而其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高于传统胶园,其中速效磷含量达显著差异(P<0.05)。与传统胶园相比,全周期种植模式主要影响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碳的分布特征,其中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亦相对较高,其他指标变化较小。

分类号: S794.1

  • 相关文献

[1]不同产量水平下枣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和植株养分的关系. 宋伞伞,郑强卿,姚永生,陈奇凌,王晶晶,王远,郑森宇,唐梦,支金虎. 2020

[2]不同土壤类型和农业用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刘文娜,吴文良,王秀斌,王明新,毛文峰. 2006

[3]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 黄坚雄,潘剑,周立军,陈俊明,李娟,郑定华,林位夫. 2015

[4]市售大豆蛋白理化特性的分布研究. 郑荣生,张波,魏益民,房岩强,童军茂. 2012

[5]珍稀植物鸽子花及其应用. 高正清. 2007

[6]虾夷扇贝组织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性. 赵艳芳,尚德荣,宁劲松,王军,翟毓秀. 2011

[7]几种禾本科牧草内生细菌的分布特性. 车建美,刘波,张彦,胡桂萍,黄勤楼,陈忠钿,翁伯琦. 2010

[8]辣椒资源创新研究-I辣椒F2世代一些性状的分离及分布特性. 王得元,李颖,王恒明. 2003

[9]冷风机雾滴分布特性试验研究. 董红敏,朱志平,陶秀萍,赵亮,严荷容. 2004

[10]连作对砂田土壤质量及西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薛亮,马忠明,杜少平. 2011

[11]长期施肥对黑土、棕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马星竹,武志杰,陈利军,张玉兰,张丽莉. 2011

[12]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李太魁,朱波,王小国,杨小林. 2013

[13]长期施肥土壤的FDA水解酶活性. 马星竹. 2010

[14]长期定位施肥玉米生育期内微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 吴海燕,范作伟,孙甜田,彭畅,高洪军. 2016

[15]东祁连山不同高寒草地型牧草返青期土壤碳分布特征. 杨成德,陈秀蓉,龙瑞军,薛莉,张振粉. 2009

[16]秸秆还田与优化施氮对稻田土壤碳氮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吴立鹏,张士荣,娄金华,魏立兴,孙泽强,刘盛林,丁效东. 2019

[17]城市污泥高温好氧堆肥过程中碳氮含量的变化特征. 林诚,刘用波,林福光,李昱. 2019

[18]不同麦秸还田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王宁,罗佳琳,赵亚慧,李勇,于建光. 2020

[19]垄作覆盖下小麦、玉米产量、土壤碳素转化及水分研究. 吕军杰,李俊红,檀尊社,丁志强,张洁,吴剑峰,杨妮娜,姚宇卿. 2012

[20]贵阳市不同栽培草地生态系统呼吸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杨世梅,张涛,赵秋梅,高小叶,王志伟,何腾兵.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