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草管状分子体外诱导及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力的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兆明

作者: 刘兆明;钟小仙;钱晨;刘大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苏丹草;管状分子;体外诱导;木质素合成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15 年 04 期

页码: 846-85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索C4作物次生细胞壁合成机制,以苏丹草新品系苏牧3号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光照、外源植物激素和活性炭对愈伤组织管状分子分化的影响,并对管状分子诱导过程中木质素含量、可溶性酚醛组分含量及其相关酶活力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每天光照16 h、不含外源植物激素的基本培养基中添加3 g/L活性炭,诱导培养20 d,管状分子分化率最高,为51.97%,管状分子出现的起始时间为诱导培养第4 d;诱导培养21 d时,木质素含量达到最高值18.11%,与木质素合成相关的酶PAL、CAD活力也同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5.915 0×10-3U/mg、8.366 7×10-2U/mg,此后木质素含量和PAL、CAD酶活力均无显著变化;POD活力诱导培养9 d时达到最高值132.24 U/mg,显著高于继代培养;可溶性酚醛组分含量先增后减,诱导培养12 d时达到最高值1.09μg/mg。

分类号: S544.1

  • 相关文献

[1]外源处理对机械损伤甘薯块根木质素合成的影响. 王连平,席与芳,王汉荣,郜海燕,余舰斌. 2004

[2]甜菜M14品系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提高植物抗逆性功能分析. 王宇光,吕笑言,季美超,宫世龙,李海英. 2018

[3]甜菜BvM14-CCoAOMT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吕笑言,王宇光,金英. 2018

[4]东方百合L_sCCR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李晓荣,王桂凤,席梦利,施季森. 2008

[5]体外诱导禽巴氏杆菌链霉素耐药株及耐药机制的初步分析. 汪最,孔令严,邵华斌,卢琴,罗青平,杨玉莹. 2018

[6]体外诱导禽巴氏杆菌环丙沙星耐药株及耐药机制的初步分析. 孔令严,李槿年,卢琴,邵华斌,罗青平. 2017

[7]体外诱导多能干细胞产生生殖细胞的研究进展. 纪猛,李向臣,李璐,关伟军,马月辉. 2016

[8]嗜水气单胞菌对四环素类药物诱导耐药表型及机理研究. 崔佳佳,王荻,卢彤岩,李绍戊. 2016

[9]五种喹诺酮类药物体外诱导鸡白痢沙门菌耐药与交叉耐药的研究. 程旭,沈欣悦,刘梅,李建梅,戴亚斌. 2017

[10]体外诱导嗜水气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耐药及其耐药机制研究. 邓玉婷,薛慧娟,姜兰,谭爱萍,吴雅丽,王伟利,罗理,赵飞. 2014

[11]种植密度、刈割茬次和青贮对苏丹草的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郭丽红,刘美,张晓燕,王云. 2006

[12]高粱、苏丹草及高粱-苏丹草杂交种产量和饲用品质的比较. 徐文华,王空军,王永军,赵久然,董树亭,胡昌浩. 2006

[13]发展饲草高粱前景展望. 徐艳,杨巍,李文镭. 2006

[14]高粱—苏丹草杂交草的研究与利用. 王和平,张福耀,程庆军,平俊爱,杜志宏,郭玉兰,王晋中. 2000

[15]几个苏丹草品种的品比试验. 罗江红,韩永芬. 2007

[16]温度及预处理对苏丹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余玲,王彦荣,孙建华. 1991

[17]老化处理对几种牧草种子乙烯释放量的影响. 付华,王彦荣,余玲. 2001

[18]5个苏丹草品种酯酶同工酶比较研究. 韩天文,张建全. 2009

[19]苏丹草品种纯度鉴定技术的研究——过氧化物酶同功酶标记. 张建全,王彦荣. 2002

[20]追施氮肥对苏丹草碳氮代谢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庞立东,李卫军,朱进忠.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