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礁生境: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潜在碳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桃妮

作者: 王桃妮;张子莲;全为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牡蛎礁;碳汇;负排放;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1000-0933

年卷期: 2024 年 007 期

页码: 2706-27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牡蛎礁生境是指由聚集的牡蛎和其他生物及环境堆积形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固碳和储碳潜力巨大,在海岸带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对牡蛎礁生境碳源与汇的认识仍存在不足,主要在于牡蛎钙化和呼吸作用都释放CO2,而碳源与汇的评估忽视了钙化、同化和沉积过程带来的整体碳汇价值及牡蛎礁生态系统功能带来的碳汇效应。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牡蛎礁生境的碳汇价值。一方面,牡蛎礁生境的碳源和碳汇需要从牡蛎礁自身的整体碳循环中进行评估,包括牡蛎礁系统中的沉积、钙化、呼吸作用及侵蚀、再悬浮和再矿化作用;另一方面,牡蛎礁生态系统服务引起的碳汇效应需从牡蛎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角度进行评估,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碳价值进行关联,从而纳入碳汇核算体系。从实现海岸带可持续增汇角度出发,综述了牡蛎礁生境中碳的源与汇;阐述了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微生物在牡蛎礁生境碳汇中的作用;以保护和生态修复为目的,进一步提出可实现牡蛎礁生境最大潜在碳汇的策略,以期为实现海洋负排放及践行“国家双碳战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分类号: X145%X171.4%P748

  • 相关文献

[1]长江口牡蛎礁恢复及碳汇潜力评估. 沈新强,全为民,袁骐. 2011

[2]中国渔业生态环境学科研究进展与展望. 李纯厚,齐占会. 2023

[3]柳枝稷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及饲用价值. 张京磊,贾春林,张进红,管聪,杨燕,郭璇,王国良,高润,吴波. 2023

[4]实施海洋负排放践行碳中和战略. 焦念志,刘纪化,石拓,张传伦,张永雨,郑强,陈泉睿,汤凯,王誉泽,董海良,唐剑武,叶思源,董双林,高坤山,张继红,薛强,李琦,贺志理,屠奇超,王法明,黄小平,白雁,潘德炉. 2021

[5]土壤N_2O吸收和消耗机制及研究进展. 冯洁,张克强,陈思,王风. 2014

[6]江苏海门蛎岈山牡蛎礁生态现状评价. 全为民,周为峰,马春艳,冯美,周振兴,唐峰华,吴祖立,范瑞良,王云龙. 2016

[7]3种无脊椎动物对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和熊本牡蛎C.sikamea的捕食研究. 孙兆跃,范瑞良,隋延鸣,唐保军,姜伟,修玉娜,李楠楠,李雪英,全为民. 2021

[8]牡蛎礁修复的底物筛选:新、旧牡蛎壳附苗效果比较. 姜伟,孙兆跃,施文静,范瑞良,李楠楠,全为民. 2021

[9]健跳港上游湾区牡蛎潮间带分带格局和资源补充研究. 陈丽芝,姜伟,施文静,祁拥华,叶春宇,范瑞良,李楠楠,全为民. 2021

[10]河口地区牡蛎礁的生态功能及恢复措施. 全为民,沈新强,罗民波,陈亚瞿. 2006

[11]底物中钙赋存形态对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幼虫附着的诱导效应. 范瑞良,晁敏,任国平,全为民. 2016

[12]底物颜色和附着物对牡蛎和藤壶自然补充量影响. 陈丽芝,姜伟,施文静,张文考,祁拥华,叶春宇,李楠楠,范瑞良,全为民. 2024

[13]临海东矶海域人工鱼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早期发育. 李楠楠,毕远新,翁歆之,侯弘毅,程岩雄,范瑞良,陈渊戈,欧阳珑玲,全为民. 2024

[14]浙江健跳港牡蛎礁的幼体补充量和附着底物筛选. 刘琪,姜伟行,陈丽芝,叶春宇,程岩雄,韩宇,曾剑,张文考,范瑞良,李楠楠,欧阳珑玲,陈渊戈,全为民. 2023

[15]黄河口西南侧小岛河河口天然牡蛎礁的牡蛎种群结构. 左涛,张贝叶,王俊,左明,王安东. 2024

[16]天津大神堂牡蛎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现状及管理对策. 殷小亚,陈海刚,乔延龙,陈亮. 2015

[17]象山港熊本牡蛎设施养殖与邻近自然牡蛎礁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比较. 全为民,王云龙. 2013

[18]人工鱼礁生态系统碳汇机理及潜能分析. 李娇,关长涛,公丕海,崔勇,黄滨. 2013

[19]桑沟湾大叶藻海草床生态系统碳汇扩增力的估算. 高亚平,方建光,唐望,张继红,任黎华,杜美荣. 2013

[20]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陈晓鹏,尚占环.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