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广亲和性的测验种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和标
作者: 李和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测验种;广亲和性;水稻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1990 年 04 期
页码: 298-302
摘要: 三个籼稻品种IR_(36)、南京11、南特号和三个粳稻品种巴利拉、秋光、早沙粳被指定为广亲和性的测验种.研究指出: (1) 同类测验种具有相似的鉴定效果,但南京11、南特号、秋光和早沙粳在它们的某些测交中,给F_1以超常的抽穗期; (2) 南特号与一些粳型广亲和品种杂交,都表现半不育性; (3)秋光和早沙粳与一些籼型品种有特异亲和性.作者建议:关于杂交,如用全部测验种有困难,可选择个别测验种.巴利拉和IR_(36)是筛选和鉴定广亲和性比较适合的测验种.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水稻广亲和性的鉴定与研究. 许克农,李泽炳,李成荃. 1994
[2]4个籼粳杂种的亲和性分析. 王建军,石守鋆,申宗坦. 1994
[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稻白叶枯病基因在选育水稻广亲和恢复系上的应用. 罗彦长,王守海,李成荃,吴爽,王德正,杜士云. 2005
[4]水稻隐性高秆广亲和种质02428h的鉴定与研究. 李和标,邹江石,李传国,陈忠明,孙立华. 1992
[5]水稻亚种间杂种的小穗育性遗传. 杨竹平,韩佩来,沈革志,陈利民,褚启人. 1993
[6]水稻广亲和恢复系选育技术的研究. 王建军,石守筠,张宏德,王顺其. 1993
[7]水稻广亲和性的酯酶同工酶特征及其遗传初探. 刘国平,郭学兴,郑家奎. 1991
[8]水稻广亲和性的遗传机制及其利用. 朱义旺,刘华清,周淑芬,林雅容,孙庆山,王锋. 2015
[9]粳稻品种4502与广亲和品种间杂种F_1不育性的遗传分析. 高勇,申宗坦,杨振玉. 1998
[10]水稻显性半矮秆突变体及其衍生系的广亲和性鉴定. 程灿,刘斌美,吴跃进,童继平,吴敬德,张瑛,袁勤. 2006
[11]“东乡野生稻”及“02428”、“8504”、“CPSL017”广亲和性遗传的研究. 卢诚,潘熙淦. 1991
[12]应用花药培养选育水稻广亲和恢复系(英文). 杨竹平,陈明辉,邓晓梅,王亦菲. 1997
[13]两套水稻籼粳交DH群体的亲和性及其遗传分析. 王建平,孙传清,李自超,王象坤,朱立煌. 2000
[14]水稻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T2070的选育. 童汉华,陈嫩华,楼卫东,吴荣厚,章国胜,谢小波,章善庆. 2000
[15]水稻品种02428和轮回422广亲和性的遗传分析. 杨竹平,沈革志,刘保申,韩佩来,陈利民,褚启人. 1993
[16]水稻广谱广亲和系的选育策略. 武小金,颜应成,罗孝和. 2000
[17]水稻广亲和性的遗传标记与遗传模式. 梁耀懋,彭懿紫. 2002
[18]玉米高频单倍体诱导系选育研究. 段民孝,刘新香,邢锦丰,张华生,王元东,宋伟,张雪原,杨海涛,张春原,吴珊珊,赵久然. 2020
[19]玉米新型诱导系测验种JL-H1的选育. 刘文国,路明,赵万庆,朱秀侠,王绍平,刘宏伟,岳尧海. 2015
[20]玉米测验种配合力效应及遗传参数分析. 李哲,王延波,石清琢,鹿英科.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水稻抗白叶枯病细胞突变体的筛选与育种
作者:高东迎;孙立华;李和标;杨安南;朱永兰;朱华强
关键词:水稻,细胞突变体,育种
-
亚优2号育性低温敏感性的遗传分析
作者:李和标;刘蔼民;邹江石
关键词:籼粳杂种;育性;温度敏感性;遗传
-
用分群分析法(BSA)鉴别与秋稻品种Aus373广亲和基因连锁的RFLP标记
作者:陈忠明;邹江石;朱立煌;李和标;谷福林;顾铭洪
关键词:杂交稻;广亲和基因;RFLP;BSA
-
分期播种和不同光照处理对培矮64S雌雄配子育性的影响
作者:李和标;陈忠明;罗孝和
关键词:核不育水稻;雌雄配子育性;光温影响
-
籼粳杂种F_1结实率稳定性研究
作者:李和标;李传国;陈忠明;邹江石
关键词:水稻,结实率,稳定性,籼粳杂种
-
籼粳杂种育性的低温敏感性遗传
作者:李和标;刘蔼民;邹江石
关键词:
-
具广亲和性的水稻隐性高秆细胞突变体
作者:孙立华;王月芳;蒋宁;李和标
关键词: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隐性高秆,广亲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