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长期不同耕作下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刚

作者: 赵刚;吴会军;张永清;武雪萍;宋霄君;姚宇卿;吕军杰;李生平;刘晓彤;韩紫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土壤肥力;耕作措施;主成分分析;隶属度函数;肥力质量综合指数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1673-6257

年卷期: 2023 年 006 期

页码: 1-1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基于河南洛阳长期定位试验(1999-2021 年),分析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化学和生物性状的影响,采用隶属度函数和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评估豫西长期不同耕作制度下土壤肥力差异.选取传统耕作(CT)、免耕(NT)、深松(SS)和小麦-花生轮作(TC)共 4 个耕作处理,采集 0~20 和 20~40 cm的土壤,测定土壤有机碳等指标,分析不同耕作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深松和小麦-花生轮作处理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和速效钾含量,降低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而在 20~40 cm土层小麦-花生轮作和传统耕作土壤养分含量更高.(2)相比于传统耕作,免耕显著提升了 0~2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含量 19.14%;免耕和深松显著提高了 0~20 cm土壤亮氨酸氨基肽酶的活性;小麦-花生轮作土壤β-葡萄糖苷酶、β-纤维二糖苷酶、β-木糖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碱性磷酸酶酶活性最高.(3)4 种耕作措施下 0~20 cm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小麦-花生轮作>免耕>深松>传统耕作,20~40 cm土层为小麦-花生轮作>传统耕作>深松>免耕.综上所述,免耕和深松提高了表层土壤有机碳等指标,改善了土壤肥力质量,小麦与豆科作物轮作也提升了土壤肥力质量.因此,与传统耕作相比,在豫西开展保护性耕作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质量.

分类号: S158.2

  • 相关文献

[1]基于改进型模糊聚类算法的植物病斑检测. 冯登超,杨兆选,乔晓军. 2007

[2]基于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评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红壤稻田肥力的提升作用. 张文学,王少先,刘增兵,唐先干,熊丽,夏文建,王萍,袁福生,孙刚,李祖章,刘光荣. 2021

[3]不同培肥措施下盐碱旱地土壤肥力特征综合评价. 周连仁,曾宪楠,孟庆峰,李大伟,马献发. 2015

[4]高寒草甸草场不同载畜量下土壤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 焦婷,常根柱,周学辉,杨红善,侯彦会,苗小林,刘荣堂,蒲小鹏. 2009

[5]余江县稻田土壤肥力状况及其对水稻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李平,熊又升,王兴祥,梁圆. 2010

[6]土壤有机质评价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张付申. 1995

[7]长期施肥下黑土肥力特征及综合评价. 郝小雨,周宝库,马星竹,高中超. 2015

[8]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土壤肥力评价. 张水清,黄绍敏,郭斗斗,杨尊玉. 2011

[9]温性荒漠化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酶与肥力的关系. 焦婷,常根柱,周学辉,候彦会,杨红善,苗小林,刘荣堂. 2009

[10]设施栽培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王薇,袁亮. 2011

[11]林芝茶园土壤养分特征与肥力质量评价. 毛娟,旺杰次仁,罗英,吴金次仁,李青,高彪,王文海,王法通,王文华. 2023

[12]主成分分析在潮土土壤肥力评价中的应用. 张水清,黄绍敏,郭斗斗. 2011

[13]木薯花生不同间作模式对木薯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刘子凡,苏必孟,黄洁,魏云霞,肖子丽. 2022

[14]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白浆土土壤肥力评价. 孟庆英,朱宝国,王囡囡,盖志佳,蔡丽君,樊伟民,张春峰. 2021

[15]格尔木设施农田土壤养分特征及肥力综合评价. 祁彦兴,宋明丹,袁艳梅,李月梅,魏有海,李智,李占录,曾纪勇,樊梁栋,李祥. 2023

[16]多元统计分析在三明烟区土壤肥力评价中的运用. 兰忠明,王飞. 2006

[17]黑龙江克山县耕地肥力要素多元分析. 吴会军,张淑香,任意. 2019

[18]鼎湖山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肥力质量变化. 张杰,金志农,张海燕,赵姣,肖昌龙,张北红,刘佳. 2020

[19]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中土壤肥力的演变. 吴春艳,陈义,杨生茂,王家玉. 2008

[20]基于养分丰缺分级的蔗田土壤肥力主成分综合分析. 刘少春,张跃彬,郭家文,刀静梅,李如丹,崔雄维,樊仙,邓军,高欣欣.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