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尔甘草不同组织可培养内生菌分离筛选及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初筛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孔晓双

作者: 孔晓双;魏然;董应宏;侯敏;买尔哈巴·艾合买提;侯新强;杨文琦;崔卫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乌拉尔甘草;可培养内生菌;筛选;β-葡萄糖苷酶

期刊名称: 新疆农业科学

ISSN: 1001-4330

年卷期: 2024 年 001 期

页码: 199-20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新疆阿勒泰地区乌拉尔甘草不同组织可培养内生菌的资源状况以及选育高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方法】以乌拉尔甘草为材料,运用组织匀浆法与16S rDNA和ITS-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方式,对其主根、须根、茎、叶中的内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采用七叶苷培养基和β-葡萄糖苷酶酶活力测定筛选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结果】从甘草中分离获得内生菌共48株,其中内生细菌33株,内生真菌15株。在主根和茎部位分离内生细菌数量最多,内生真菌在主根中定殖的数量最多。33株甘草内生细菌隶属于8个属,芽孢杆菌属菌株分离获得最多,且甘草主根部位的内生细菌分离种类最多,在甘草不同组织中多样性表现为主根>须根=茎=叶。15株甘草内生真菌隶属于7个属,枝孢属是甘草内生真菌的优势属,内生真菌在不同组织中多样性表现为主根>茎>叶>须根。共有12株具有产β-葡萄糖苷酶的能力,其中分离自主根部位的菌株最多,占比41.7%。【结论】甘草主根组织的可培养内生菌的多样性相较其他组织丰富,且主根部位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较多,是选育产酶菌株的优势部位。

分类号: S567.71

  • 相关文献

[1]乌拉尔甘草种子种苗分级标准制定. 张国荣,张玉进,李生彬. 2004

[2]甘草药材生产区划研究. 王汉卿,马玲,王庆,董琳,丁锐,狄天云,李明,张小波,王英华. 2016

[3]乌拉尔甘草营养特征与需肥规律研究. 程滨,张强,杨治平,赵瑞芬,刘平. 2005

[4]不同钙肥施用量对乌拉尔甘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张清云,王宁庚,杨朝霞,刘华,李明. 2015

[5]温度和光照对不同预处理野生甘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马海鸽,蒋齐,王占军,刘华,何建龙. 2014

[6]乌拉尔甘草毛状根的诱导及培养体系的建立. 郭生虎,王敬东,马洪爱. 2012

[7]山西省乌拉尔甘草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赵丽,李永平,王创云,郭虹霞,王陆军,王晋,侯雅静,韩彦青,孙迪. 2014

[8]乌拉尔甘草毛状根的诱导及离体培养. 郭生虎,王敬东,马洪爱. 2014

[9]乌拉尔甘草EST资源的SSR信息分析. 刘越,黄怡鹤,孙洪波,冯金朝,张水仙,王真,戴景峰,黄璐琦. 2012

[10]PEG胁迫下野生甘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马海鸽,蒋齐,王占军,刘华,何建龙. 2014

[11]硒化乌拉尔甘草多糖的抗炎活性研究. 朱晓庆,连科迅,张海军,刘长彬. 2018

[12]草莓果实中BG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郭正兵,韩柏明,霍恒志. 2016

[13]烟曲霉β-葡萄糖苷酶的基因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分析. 欧阳浩淼,黄日波,陈东,金城. 2013

[14]高糖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及β-葡萄糖苷酶基因鉴定. 杜丽琴,庞浩,马贵,韦宇拓,黄日波. 2013

[15]响应面法分析优化米曲霉产β-葡萄糖苷酶液体发酵培养基. 王青艳,刘演景,申乃坤,陈桂光,梁智群. 2012

[16]差异柠檬酸杆菌GXW-1 β-葡萄糖苷酶的酶学性质及分子改造. 林厚民,尹金阳,王子龙,庞浩,黄日波,杜丽琴. 2017

[17]诱变条件对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的影响. 佟俊生,姚远,任大明,崔智博. 2016

[18]共表达3种纤维素降解酶的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何祖勇,刘志国,孙燕霞,丛佩清,陈瑶生. 2016

[19]植物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进展. 王晨,李家儒. 2021

[20]三个黔育茶树品种的主要酶活性及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王雨鑫,杨慧,刘建军,杨春,陈正武,马友力,邓燕莉.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