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中一个调控致病性的DNA结合蛋白负调控胞外酶活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瑞芳

作者: 李瑞芳;覃祚树;王欣欣;陈小林;岑贞陆;颜群;晏卫红;韦善富;陆光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DNA结合蛋白;胞外酶纤维素酶;致病性

期刊名称: 植物病理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4 期

页码: 572-5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原核革兰氏阴性菌稻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又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是引起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原物,该病是水稻粮食生产中的严重病害之一。我们的前期工作对广西农科院分离到的Xoc菌株GX01进行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一个编号为gx010566的基因可能编码一个Fis家族的DNA结合蛋白。本工作采用自杀质粒pK18mobsacB介导的方法来构建该基因的缺失突变体,并对突变体进行反式互补。表型分析发现,gx010566基因的突变体在寄主水稻日本晴上的致病力显著下降,但其胞外多糖产量与野生型基本一致,胞外酶尤其是胞外纤维素酶活性却大幅度提高。为进一步研究gx010566基因在Xoc中调控胞外纤维素酶的机理,我们对该基因的产物进行过量表达和纯化,并通过凝胶阻滞实验和实时定量PCR实验分析,发现gx010566编码产物能够结合在一些编码纤维素酶的基因的启动子上,负调控这些纤维素酶基因的表达。

分类号: S435.111.4

  • 相关文献

[1]马传染性贫血病毒转录调控. 周家喜,孔宪刚. 2001

[2]AT-hook蛋白的研究进展. 肖朝文,傅永福. 2009

[3]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 种藏文,程由铨,王长方,卢同,李怡英,吴平,朱哲大. 1990

[4]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种子带菌检测技术研究——Ⅰ.免疫放射分析法. 孙漱沅,王公金,朱献玳,陈军昂,叶彦弧,冯忠民,梁梅新. 1990

[5]抑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植物筛选. 魏昌英,谢慧婷,龙健,袁高庆,林纬,范腕腕,黎起秦. 2015

[6]枯草芽胞杆菌Bs916突变体库的构建和抑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相关基因的克隆. 周华飞,罗楚平,王晓宇,张荣胜,陈志谊. 2013

[7]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评价与应用研究. 张荣胜,刘永锋,陈志谊. 2011

[8]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和白叶枯病菌的多重PCR检测体系开发. 岳凯,高雪,曹红云,谷安宇,徐雨然,徐烨,刘雅婷,李小林. 2016

[9]广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初报. 廖恒登,刘志明,李为杏. 1991

[10]应用液相酶联法研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感染途径及在植株内的分布. 朱献玳,诸葛龙,谢关林. 1993

[11]江苏省水稻品种细菌性条斑病抗性评价与病原菌致病力分化. 陈志谊,刘永峰,刘凤权,罗楚平,聂亚峰. 2009

[12]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对几种培养基利用效果的比较研究. 廖恒登,刘志明,李为杏. 1993

[13]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效果. 杨林,贺竹梅,吴秋豫,何云昆,李云海,陈志龙. 1992

[14]江西省细菌性条斑病菌的致病型划分和水稻抗性资源的鉴定. 李信申,邹丽芳,蔡耀辉,黄瑞荣,华菊玲. 2017

[15]利用多重PCR诊断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复合发生. 李云飞,陈雪娇,杨雪,张爱芳,谷春艳,高同春,陈雨,姚剑. 2016

[16]新西兰白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范志宇,恽时锋,薛家宾,徐为中,王芳. 2007

[17]油菜菌核病的致病性和抗(耐)性研究现状. 王璐璐. 2015

[18]猪的三种新发细菌病研究进展. 黄金海,王英珍,丁伯良. 2000

[19]枸头橙茎隐点病病原对一些柑桔品种的致病性. 王洪祥,陈国庆. 1996

[20]金龟子绿僵对稻水象甲的致病性. 紫一秋,陈祝安.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