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酸雨条件下生物炭对北亚热带栎林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田子微

作者: 田子微;胡海波;冯渊圆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模拟酸雨;生物炭;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酶活性;亚热带栎林

期刊名称: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671-5470

年卷期: 2023 年 52 卷 002 期

页码: 195-20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在模拟酸雨条件下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质量分数及酶活性的影响,选取江苏省句容市南京林业大学实习林场的麻栎纯林为研究对象,设置空白对照组、酸雨pH 2.5、酸雨pH 3.5、酸雨pH 4.5、生物炭-酸雨pH 2.5、生物炭-酸雨pH 3.5、生物炭-酸雨pH 4.5 共 7 个处理,对林内 0~10、10~20、20~4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质量分数及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在酸雨pH 2.5 处理下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质量分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下降幅度均最大,分别达 25.96%和 31.15%(0~40 cm土层均值);在生物炭-酸雨pH 4.5 处理下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质量分数提升效果均最好,与酸雨pH 4.5 相比分别提高119.21%和70.49%(0~40 cm土层均值).(2)在酸雨pH 2.5 处理下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均最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 2.45%~12.77%、2.54%~24.32%、12.62%~39.94%;在生物炭-酸雨pH 4.5 处理下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均最高,与酸雨pH 4.5 处理相比分别升高34.76%、29.01%、50.71%(0~40 cm土层均值);生物炭对 20~40 cm土层酶活性影响较弱.因此,生物炭对模拟酸雨条件下北亚热带栎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质量分数及酶活性具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作用,且生物炭-酸雨pH 4.5 处理对各指标的提升效果最显著.该研究可为酸雨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利用生物炭改善土壤酸化状况提供依据.

分类号: S792.181

  • 相关文献

[1]玉米芯生物炭对辣椒连作土壤性质和辣椒生长的影响. 王薇薇,梅燚,吴永成,万红建,陈长军,郑青松,郑佳秋. 2023

[2]不同麦秸还田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王宁,罗佳琳,赵亚慧,李勇,于建光. 2020

[3]氮素和水分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王杰,李刚,修伟明,宋晓龙,赵建宁,杨殿林. 2014

[4]连作对砂田土壤质量及西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薛亮,马忠明,杜少平. 2011

[5]长期定位施肥玉米生育期内微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 吴海燕,范作伟,孙甜田,彭畅,高洪军. 2016

[6]秸秆还田与优化施氮对稻田土壤碳氮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吴立鹏,张士荣,娄金华,魏立兴,孙泽强,刘盛林,丁效东. 2019

[7]城市污泥高温好氧堆肥过程中碳氮含量的变化特征. 林诚,刘用波,林福光,李昱. 2019

[8]不同产量水平下枣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和植株养分的关系. 宋伞伞,郑强卿,姚永生,陈奇凌,王晶晶,王远,郑森宇,唐梦,支金虎. 2020

[9]菌渣还田对设施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赵自超,赵时峰,翟合生,张海兰,辛淑荣,姚利. 2020

[10]4种熏蒸剂处理对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和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颜冬冬,毛连纲,王秋霞,李园,欧阳灿斌,郭美霞,曹坳程. 2014

[11]轮作与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菠萝连作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覃潇敏,蒋娟娟,韦巧云,张秀芬,周彩霞,赵静,黄丽君,郭素云,罗晟升,丁家东,徐健. 2023

[12]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及玉米产量影响. 姜佰文,马晓东,周宝库,贾茹,张欢,徐凤花. 2016

[13]培养条件下秸秆还田对水稻土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裴鹏刚,张均华,朱练峰,禹盛苗,胡志华,金千瑜. 2014

[14]基于整合分析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对有机肥施用的响应特征. 莫艳芳,申云鑫,贺彪,施竹凤,唐加菜,杨童雨,翟恒,韩天华,陈齐斌,杨佩文. 2024

[15]不同碳氮比有机肥组合对低肥力土壤小麦生物量和部分土壤肥力因素的影响. 胡玮,李桂花,任意,马常宝,张淑香. 2011

[16]沼液对种植狼尾草的山地红壤可溶性有机氮和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 钟珍梅,黄秀声,翁伯琦,宋亚娜,黄勤楼,陈钟佃,冯德庆. 2015

[17]保护性耕作对坡耕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张洁,姚宇卿,金轲,吕军杰,王聪慧,王育红,李俊红,丁志强. 2007

[18]5种不同作用机理除草剂对青海高原农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李玮. 2014

[19]长期施肥农田黑土微生物量碳、氮季节性变化. 张明,白震,张威,丁雪丽,宋斗妍,朱俊丰,朱平. 2007

[20]模拟酸雨条件下生物炭对污染林地土壤重金属淋失和有效性的影响. 吴萍萍,王家嘉,李录久,李敏.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