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玉米自交系氮利用效率相关性状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安洪周

作者: 安洪周;高增玉;李魁英;和剑涵;武玉华;张全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产量;氮利用效率;评价指标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21 年 S1 期

页码: 240-2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阐明不同玉米自交系间氮效率差异特征,筛选优异的氮高效种质,改良玉米的氮素利用效率,为玉米氮高效育种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以平均产量和氮效率为评价指标并结合抽雄期、散粉期、成熟期、株高、穗位等二级性状,对25份目前在黄淮海应用的核心种质和自育玉米自交系材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及氮利用效率评价。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氮效率在2种不同的氮处理条件下与散粉-吐丝间隔期、平均产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即3个性状可作为评价玉米自交系材料氮效率高低的指标。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低氮和高氮条件下,散粉-吐丝间隔期、平均产量及株高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将高氮条件与低氮条件下的平均产量进行分析并结合株高和散粉-吐丝间隔期等二级性状,鉴定出郑58、WK858和9058这3个玉米自交系材料可在氮高效育种中作为供体亲本来改良玉米的氮素利用效率。丰富了氮高效种质资源,评价了不同玉米材料的氮素利用效率,揭示了不同材料对氮素的反应程度,为氮高效育种提供材料以及自交系的选育和合理的利用肥料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广西主要玉米自交系氮利用效率评价. 周瑞阳,韦新兴,黄爱花,莫润秀,邹成林,谭华,郑德波,黄开健. 2012

[2]黑土机械压实对玉米生长、产量及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刘天宇,周统,杨乐,马守田,刘战东,高阳. 2024

[3]新选玉米自交系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吴雯雯,邵元健,吴永升. 2016

[4]杂种优势效应对中国玉米育种的贡献评价. 杨孝臣,丰光,李妍妍,景希强,黄长玲. 2010

[5]不同玉米自交系氮效率的分析. 关义新,马兴林,向春阳,凌碧莹. 2004

[6]西南骨干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正反交杂优效应分析. 张彪,梅碧蓉,郑涵琪,李祥艳,康继伟,陈洁,谭君,何文铸. 2014

[7]华北地区骨干玉米自交系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谢振江,李明顺,李新海,张世煌,张宝石. 2007

[8]玉米自交系籽粒产量密度效应分析. 丁照华,张巧,何春梅,刘治先,王志武,鲁守平. 2013

[9]不同耐旱型玉米自交系冠层光合及产量对生殖生长期干旱胁迫的响应. 肖万欣,王延波,叶雨盛,隋阳辉,王大为,张洋,徐亮,张书萍. 2022

[10]我国玉米自交系叶片保绿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刘开昌,董树亭,赵海军,王庆成,李宗新,刘霞,张慧. 2009

[11]不同密度下玉米自交系雌雄开花间隔期与产量关系研究. 雷志刚,李召锋,王业建,梁晓玲,阿布来提,韩登旭,杨杰,李铭东,郗浩江. 2016

[12]玉米Gln1-3gDNA序列分离、基因结构、保守功能域与等位变异分析. 吴永升,李新海,张征,李明顺,郝转芳,张世煌,谢传晓. 2008

[13]玉米Gln1-3 gDNA序列分离、基因结构、保守功能域与等位变异分析. 吴永升,李新海,张征,李明顺,郝转芳,张世煌,谢传晓. 2008

[14]施磷对麦/玉/豆套作体系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陈远学,周涛,王科,崔雅琪,张朝春. 2014

[15]玉米转录因子ZmEREB180调控根系生长发育及耐逆的功能研究. 刘宸铭,赵克勇,悦曼芳,赵延明,吴忠义,张春. 2024

[16]3份氮高效利用基因转基因杂交玉米产量评价. 朱永卉,杨麟,何远远,何文铸. 2020

[17]玉米Gln1-4的gDNA序列、基因结构、保守功能域与等位变异. 吴永升,李新海,郝转芳,张世煌,谢传晓. 2009

[18]高氮密植栽培对湘两优900产量形成及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陈健晓,王小娟,屠乃美,王效宁,符策强,唐清杰,李建武,刘爱玉. 2019

[19]不同栽培密度对博优225产量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陈健晓,林朝上,胡春花,符研. 2012

[20]侧深施氮对我国水稻产量和氮利用效率影响的整合分析. 胡洋,肖大康,李炫,李锦涛,胡仁,任科宇,侯俊,曹玉贤.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