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源性食品真实性鉴别技术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亚宁

作者: 郭亚宁;刘亚轩;周剑;李凯;李亮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动物源性食品;掺假;鉴别技术;食品质量安全

期刊名称: 肉类研究

ISSN: 1001-8123

年卷期: 2024 年 38 卷 011 期

页码: 55-63

摘要: 动物源性食品富含多种优质蛋白、必需脂肪酸及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动物源性食品掺假现象屡有发生,传统的鉴别技术因存在操作复杂、检出限高、准确度低的局限性,已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需求,因此,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研发快速、准确的鉴别技术对改善动物源性食品掺假掺杂乱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无损检测和分子生物学两方面概述当前鉴别动物源性食品真伪的主要方法,归纳这些方法在食品掺假、品种鉴定和原产地溯源等应用中的优缺点,分析该领域在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为开发新型动物源性食品鉴定方法提供参考依据,为食品安全监督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分类号: TS207.3%TS201.6

  • 相关文献

[1]蜂蜜掺假鉴别技术研究进展. 朱向荣,单扬. 2009

[2]温室智能装备系列之九十二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和模式识别结合对温室不同种类杂草鉴别技术研究. 马伟,王秀,李翠玲,张东彦. 2017

[3]鱼产品掺假鉴别技术研究进展. 王之莹,李婷婷,张桂兰,刘瑞,陈爱亮. 2019

[4]珠江三种鲌亚科鱼类微卫星鉴别技术的建立. 李琳,李新辉,杨计平,李跃飞,李捷,帅方敏,朱书礼. 2014

[5]贮藏时间对黑茶品质和功能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赵文净,张倩灵,陈慧,黄紫嫣,黄藩. 2022

[6]白僵蚕的化学成分和鉴别技术研究进展. 杨琼,廖森泰,邢东旭,罗国庆,吴福泉. 2009

[7]新形势下食品质量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王彦波,傅玲琳,韩剑众. 2011

[8]解决食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实施良好农业规范(GAP). 侯传伟,王安建,魏书信. 2008

[9]食品质量与安全体系建设的对策. 黄纪念,侯传伟. 2005

[10]食品安全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李哲敏. 2004

[11]国际农业标准化管理对国内农业经营的启示. 姜轩彬,崔凯. 2004

[12]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危害风险及其防控用抗菌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 徐重新,张存政,刘媛,张霄,仲建锋,刘贤金. 2019

[13]网络餐饮食品信息追溯对消费者支付意愿影响研究——基于上海市调研数据的分析. 管红波,王颖颖,刘增金. 2019

[14]磁性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及其在食品检测前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高宇航,高明坤,黄晓冬,刘广洋,许晓敏,吕军,张延国,徐东辉. 2020

[15]江苏沛县现代肉鸭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汪翔,李宗芳. 2011

[16]德国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 朱立志. 2004

[17]食品质量安全国际舆论与中国的应对措施. 戚亚梅,李祥洲,郭林宇,李艳,廉亚丽. 2013

[18]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绩效多主体综合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 赵晓丹. 2017

[19]凝集素在农业和食品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徐重新,谢雅晶,何鑫,仲建锋,刘媛,张霄,刘贤金. 2022

[20]食品质量安全和健康风险感知对城乡居民动物性食品消费的影响——以福建省为例. 张玉梅,张超,董晓霞,李哲敏.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