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思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世琦

作者: 杨世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粮食安全;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技术体系;国家尺度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2 年 017 期

页码: 3380-33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明确我国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态势,提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体系与综合防治体系。【方法】从粮食产量、化肥施用量、人均粮食占有量、单位面积化肥施肥量、化肥生产效率的国家比较,氮肥施用量的环境风险与产量风险判定,省域尺度下的化肥施用量及面源污染风险分析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和化肥施用情况;从两次全国污染普查比较分析了国家面源污染减排成效,从农业污染源排放总量及其占比、农业面源污染减排空间(养殖业、种植业、氮肥减量和节约粮食)分析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减排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体系,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结果】(1)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2008年超过400.0 kg、2012年超过450.0 kg和2019年达到475.0 kg,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提高很大,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保障。(2)国家尺度上的农田氮肥施用量近年来逐渐降低,2019年降低为161.1 kg·hm-2,处于合理区间的下沿,但局部施肥超量与不足应予以重视。(3)全国尺度下的氮肥施用量160.0—170.0 kg·hm-2能够保障人均粮食占有量450.0—500.0 kg的较高水平。(4)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减排方案,首先是畜禽粪便全部还田利用,养殖污染排放量基本趋零,基本消除农业面源Ⅴ类水体;其次种植业总氮(TN)排放量降低至4.0×10~5—4.5×10~5 t,总磷(TP)排放量降低至4.0×10~4—5.0×10~4 t;三是节约粮食和减少农产品浪费能为农田减肥、减排、去压、休养和粮食安全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体系的核心是适宜施肥、土壤保育和作物生产,提高要素质量和协调关系,形成适合地域的农作制度,并开展推广应用。【结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是由科学家、农业生产者和政府构成的三位一体和协同合作整体,调动科学家能动性,激发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以及发挥政府的职能,实现国家粮食和环境双安全发展目标。

分类号: F326.11%X52%X71

  • 相关文献

[1]规模农场低碳循环生产技术体系的构建. 刘红江,郑建初,沈明星,陈留根. 2015

[2]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徐钰,刘兆辉,江丽华,高新昊,谭德水,林海涛,宋效宗. 2010

[3]我国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建设. 王忠跃,李兴红,彭德良,袁会珠,雷志强,周增强,刘崇怀,战吉成. 2008

[4]不同尺度下区域农业系统协调度的评价. 杨世琦,杨正礼,高旺盛. 2008

[5]不同尺度下区域农业系统协调度的评价. 杨世琦,杨正礼,高旺盛. 2008

[6]国家尺度区域农业系统协调度评价. 杨世琦,杨正礼,高旺盛. 2008

[7]区域农业系统自尺度与国家尺度上的协调度评价——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杨世琦,杨正礼,高旺盛. 2008

[8]兵团细毛羊技术又有新突破. 石国庆. 2006

[9]发展旱地农业的问题与对策. 陈奇恩. 1999

[10]水产生物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丁学东. 1992

[11]建立棉花差别化育种技术体系的构思. 韩世杰,刘水东,袁春新,何林池,邱启程,崔世友,徐纪嘉,韩娟. 2011

[12]南阳牛的选育及利用研究进展. 魏成斌,王冠立,徐照学. 2009

[13]贵州草业问题与牧草种子产业化技术体系建设. 莫本田,唐成斌,罗天琼,吴佳海,赵明坤. 2006

[14]论空间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张建. 2006

[15]高脂肪、高蛋白大豆生产技术体系试验示范项目在黑龙江、吉林两省顺利实施. 刘忠堂. 2003

[16]滕州市露地越冬采种甜菜优质丰产综合技术. 高华援,宁艳东,迟庆国,鄂成林,李丹,李学爱. 2004

[17]上海地区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技术体系的初步构建. 陈海荣,吕波,顾晓君,罗利军,李荧,王加红,刘丽娟,堵苑苑,梁小花,陈榕华,韦祝山,刘平. 2009

[18]甘蓝新品种瑞甘17选育与产业化应用前景及高效栽培技术. 秦文斌,张振超,山溪,戴忠良. 2018

[19]番茄黄化突变体叶片蛋白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 李景富,徐磊,张贺,许向阳,赵越,齐风坤. 2014

[20]喀西茄AFLP技术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池小妹,庄勇.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