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三化螟为害与田间枯心增加率的相关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罗俊涛

作者: 罗俊涛;李永洪;蒋钰东;郑军;曾正明

作者机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德阳分院/农业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稻;三化螟;枯心指数;枯性增加率;相关系数

期刊名称: 四川农业科技

ISSN: 1004-1028

年卷期: 2024 年 010 期

页码: 46-49

摘要: 三化螟是危害水稻产量的主要虫害,为害指标是研究螟虫田间为害程度及筛选鉴定品种抗(耐)螟性强弱的基础,传统方法周期长、成本高,目前,采用螟害累积动态作为抗性指标和筛选方法尚未见报道。对三化螟抗感反应各异的材料,以枯心增加率累积程度作为材料抗螟性指标,分析枯心增加率与螟害的相互关系,以期为材料抗(耐)螟虫鉴定筛选提供参考。以对三化螟抗感反应有明显差异的供试材料14个,在海南分2期播种,研究枯心增加率指标与三化螟为害程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A232、C22-174抗性为中抗,冈优188、冈46B、Tetep、C22-230、C22-133、C22-121、C22-113、C22-99表现耐虫,C22-176、C22-165、C22-123 F77达感虫水平;供试材料间枯心增加率变幅为10.50%~110.97%,枯心率与枯心增加率相关系数为0.6411,达5%显著水平。三化螟抗性较好材料,随着调查时间延迟,三化螟累积为害程度较轻,枯心率增加值较小,反之,感虫材料三化螟累积为害较重,枯心率增加值较大。由此看出,枯心增加率指标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水稻不同基因型间的抗螟差异。

分类号: S435.112.1

  • 相关文献

[1]水稻主要害虫防治技术. 赖仲廉. 1989

[2]三化螟种群数量消长原因及其控制对策. 周思九,何明,何树林. 1990

[3]籼稻泸恢317对二(三)化螟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抗性的初步观察. 谢戎,李永洪,黄芝栋. 2020

[4]籼稻A232及其RILs对三化螟产卵的抗性. 李永洪,刘成元,向箭宇,彭云良. 2015

[5]20%三唑·辛硫磷EC防治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试验. 李家发,赵龙,王家立,苏军军,胡克英. 2005

[6]稻虫杀净替代甲胺磷防治水稻害虫药效评价. 张扬,黄炳超,肖汉祥,温桂章,吴金灵,陈伟洲,吴城伟,曾繁林. 2002

[7]浅谈兰坪县对水稻螟虫三化螟的防治工作. 胡金山,张晓,王建新,杨景华,张忠武,邹炳礼,周敏,何莲凤. 2015

[8]籼稻种质资源A232抗三化螟的相关特性分析. 罗俊涛,李永洪,蒋钰东,郑军,曾正明. 2024

[9]直立穗型水稻的研究 Ⅰ-直立穗型水稻形态性状表现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高士杰,陈温福,张龙步. 1999

[10]两系杂交中籼65002(两优培九)的栽培技术研究(Ⅱ)——65002有关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 吴爽,李晓兵,李成荃,王守海,王德正,罗彦长,杜士云. 2002

[11]高寒山区水稻穗粒结构及增产途径初探. 张祎,朱庄正. 1991

[12]三化螟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的研究. 陈惠祥,陈小波,顾国华. 1999

[13]水稻三化螟防治研究进展与现状. 陈惠祥,胡加如,冯新民,张学友. 2002

[14]20%氯虫苯甲酰胺SC对水稻三化螟防治效果. 张振飞,黄炳超,孔小林,张扬,肖汉祥,李燕芳,刘梅凤,薛皇娃,范秀其,周小武. 2010

[15]7种药剂防治水稻3代三化螟药效试验. 李馨宇,潘长虹,孙利忠,潘立高. 2004

[16]里下河稻区三化螟猖獗规律及其监控技术研究. 李慈厚,李红阳,李洪山,李安祥. 2001

[17]三化螟发生趋势的灰色预测. 李日志,叶正襄. 1988

[18]铜仁地区三化螟Tryporyzaincertulas(Walker)种群上升原因与防治对策研究. 林国伟,纪晓慧,毛桥仙,胡国文. 1993

[19]铜仁地区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种群上升原因与防治对策研究. 林国伟,纪晓慧,毛桥仙,胡国文. 1993

[20]中国杂交稻的“超感虫性”研究概况. 寒川一成,刘光杰,沈君辉.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