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区小麦叶、秆锈菌的越冬和越夏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光明

作者: 姚革;夏先全;刘正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叶锈菌;秆锈菌;越冬;越夏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

ISSN: 0529-1542

年卷期: 2005 年 31 卷 06 期

页码: 67-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小麦叶锈病是四川冬、春麦上的常发病害,但仅在局部地区偶尔流行;叶锈菌在盆地内以夏孢子越冬,仅很少夏孢子能越夏,其主要越夏场所在海拔800~3 500 m地区的各类小麦上,而在1 900 m海拔地区、6~8月均温19.5℃的地方越夏菌量最大,呈显著优势。小麦秆锈病则是春麦区偶然流行的病害,其在盆地内常年无越冬菌源,但可在盆地内直至3 500 m海拔地区的小麦上越夏,其中以1 500 m以下,特别是700 m左右,6~8月均温23℃的地方越夏菌量较大。

分类号: S435.121.4

  • 相关文献

[1]基于GIS的小麦白粉病越夏和越冬区划. 周益林,段霞瑜,陈琳,程登发. 2008

[2]高粱条螟在湘北地区的发生动态. 黄河清,田际榕,肖宝刚,刘晓峰,王建文. 2002

[3]湖北十堰麦区小麦条锈菌越夏和越冬研究. 叶青松,肖能武,张凡,蔡高磊,杨立军,向礼波. 2015

[4]北京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种群动态及越夏越冬场所调查研究. 史彩华,杨玉婷,韩昊霖,程佳旭,吴青君,徐宝云,张友军. 2016

[5]黄淮麦区26个小麦品种抗叶锈病初步鉴定. 井长勤,陈荣振,屈艾,王奎荣. 2003

[6]我国小麦主要病虫害综防技术研究现状及21世纪展望. . 1998

[7]Ca~(2+)·CaM信使系统参与小麦抗叶锈病反应的初步研究. 霍建飞,宋水山,李星,杨文香,付胜杰,刘大群. 2008

[8]CaM及各亚型基因参与小麦抗叶锈病反应的研究. 霍建飞,宋水山,李星,杨文香,刘大群. 2010

[9]冬小麦品种北京837抗叶锈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胡长程,晏思白,庞家智,孙荣锦. 1995

[10]我国28个小麦品种抗叶锈基因的推导. 胡长程. 1993

[11]山西省不同生态区小麦叶锈菌毒性研究. 原宗英,武英鹏,李艳芳. 2001

[12]1992—1996年我国小麦叶锈菌毒性动态. 秦庆明,陈扬林,晏思白. 1998

[13]粗山羊草苗期抗叶锈性鉴定及抗叶锈基因推导. 冯丽娜,刘常红,杨文香,刘大群,贾继增. 2008

[14]山西省小麦不同生态区叶锈菌群体毒性研究. 原宗英,武英鹏,李艳芳,曾卫芳. 2005

[15]山西省小麦品种与不同生态区叶锈菌相互作用的研究. 汪宜萱,刘敏英,李艳芳,原宗英,杜恩强. 1993

[16]小麦叶锈菌SRAP标记体系的优化与验证. 陈万权,郄彦敏,蔺瑞明,徐世昌. 2009

[17]31个小麦品种(系)抗叶锈性分析. 安哲,卢占芳,张涛,李建嫄,刘鹏,张瑞丰,杨文香,刘大群. 2018

[18]条螟生活史初步研究. 田际榕,徐志德,肖宝刚. 2000

[19]磷钾肥和多效唑对高羊茅越夏性的影响研究 Ⅵ.高温对高羊茅形态指标的影响. 廖丽,徐亮,王志勇. 2009

[20]甘肃南部小麦条锈病越夏考察. 商鸿生,蒲崇建,陆和平,金社林,万安民,谢鹏云,刘万才,祝延海. 199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