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种的反向核置换技术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新奇

作者: 袁隆平;肖金华;邓启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胞质雄性不育;育性转换;单倍体育种;反向核置换;原生质体融合

期刊名称: 植物学通报

ISSN: 1003-2266

年卷期: 2004 年 21 卷 03 期

页码: 257-2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不育细胞质为选择背景,在田间事先鉴定出杂种后代的优异完全不育株,用花药培养或诱导孤雌生殖使其纯合,测定其配合力,可以筛选到优良的目标不育系。以下3种方法则可能通过目标不育系而获得其同型保持系:一是通过体细胞变异(花药培养)产生;二是在不育系孕穗期高温或低温处理使其转换成可育,选择仍具有不育保持能力的作为保持系,或作为轮回亲本,将其细胞核换到可育细胞质中;三是用原生质体融合的方式向不育系导入已杀死细胞核的可育细胞质而获得配套保持系。它可以使杂种优势利用变得有预见性,可能提高现有杂种优势水平。在创造雄性不育新质源,排除微效可育基因,进行不育系的定向改造,选育高配合力不育系,以及加速育种进程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水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选育的反向杂交法研究. 袁隆平,颜应成,肖金华. 2004

[2]啤酒大麦新品种单二的选育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黄如鑫,陈和,陈健,吴春,陈晓静,李安生,张敬,方红曼. 1998

[3]石刁柏花药培养研究简报. 张斌,胡霓云,王鸣. 1991

[4]萝卜花药培养技术研究. 张丽,赵秋菊,付传翠,白小娟. 2006

[5]葫芦科植物离体雌核发育研究进展. 邹甜,孙波,王志伟,龚思,陈泽南,孙小武. 2017

[6]染色体消失法诱导单倍体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李亚莉,董艳辉,任永康,崔婷,赵兴华,韩斌,唐朝晖. 2015

[7]农作物单倍体育种研究概况与思考. 张正. 2007

[8]“胜利”葡萄花药植株结实性状和后代分离的观察. 杨宁,陈伯鸿,曹孜义,郝嬿. 2004

[9]'嘎啦'苹果花药培养种质创新. 温鑫,邓舒,张春芬,侯丽媛,石江鹏,聂园军,肖蓉,秦永军,曹秋芬. 2017

[10]玉米高频单倍体诱导系选育研究. 段民孝,刘新香,邢锦丰,张华生,王元东,宋伟,张雪原,杨海涛,张春原,吴珊珊,赵久然. 2020

[11]玉米孤雌生殖诱导系杂交诱导单倍体技术及应用. 焦仁海,徐艳荣,孙发明,侯宗运,刘兴二. 2009

[12]瓜类作物辐射花粉诱导双单倍体技术研究进展. 刘慧颖,冯翠,吉茹,钱巍,倪维晨,钱春桃,苏小俊. 2023

[13]茄子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肖熙鸥,林文秋,李威,吕玲玲. 2016

[14]小麦DH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在云南的研究与应用. 杨忠慧,杨木军,李绍祥,丁明亮,刘琨,顾坚,李宏生. 2023

[15]单倍体育种技术的应用进展. 冯红玉,姚碧娇,陈媚,高玲. 2021

[16]利用o2及其修饰基因种质选育优质玉米的育种思路及策略. 马海林,樊智翔,安伟,米小红,王计虎. 2008

[17]玉米杂交诱导单倍生殖(单倍体)选育自交系技术规范(暂行版). 才卓,徐国良,代玉仙,张铭堂,任军,董亚林,李淑华,于明艳. 2009

[18]春甘蓝新品种‘中甘D22’. 吕红豪,张扬勇,方智远,杨丽梅,庄木,刘玉梅,王勇,季家磊,李占省,韩风庆. 2024

[19]春小麦陇春21的选育及其特性分析. 杨随庄. 2008

[20]玉米杂交诱导单倍体选育自交系技术规范(修订版). 才卓,徐国良,任军,张铭堂,代玉仙,李淑华,于明艳,刘小丹,王丽娜.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