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氮后移对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明星

作者: 张林;范青华;熊洪;周兴兵;朱永川;蒋鹏;刘茂;郭晓艺;徐富贤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交中稻;前氮后移;头季稻;再生稻;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稻米

ISSN: 1006-8082

年卷期: 2014 年 20 卷 04 期

页码: 48-50

摘要: 以2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前氮后移与重底早追两种施氮方式下,研究了前氮后移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氮后移有助于提高杂交中稻组合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且高于重底早追施氮方式,但各杂交组合间表现各异。其中,内5优306、蓉18优447、德香4103、内5优317和川谷优7329这5个组合前氮后移处理头季稻比重底早追处理显著或极显著增产,乐优198、宜香优800、蓉优1808、冈比优99、冈优725、德香4103、炳优900、F优498、内5优317这9个组合的再生稻产量前氮后移处理比重底早追处理高。综合考虑头季稻产量和再生力,两季总产较高的组合为宜香优800、内5优317和蓉18优447。

分类号: S511.32

  • 相关文献

[1]头季稻氮肥运筹对再生稻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陈鸿飞,杨东,梁义元,张志兴,梁康迳,林文雄. 2010

[2]湘南地区再生稻品种比较研究. 吴辉,王明,李婷. 2024

[3]四川再生稻次适宜区中稻早熟高产配套技术定量研究. 杜胜德,段翔. 1993

[4]杂交中稻对洪涝的响应时机及洪水再生稻的高产调控技术研究. 熊洪,蒋鹏,张林,朱永川,刘茂,郭晓艺,徐富贤. 2015

[5]杂交中稻头季稻花期阴雨下产量与再生稻产量的关系. 徐富贤,熊洪,蒋鹏,郭晓艺,周兴兵,朱永川,刘茂. 2017

[6]优质高产杂交中稻Q优12中稻再生稻生产表现及栽培技术. 鲁远源,李贤勇,王楚桃,樊仕勇,李代林,凌家虎. 2012

[7]冬水田区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节肥技术. 刘茂,张林,蒋鹏,郭晓艺,郑雪彬,周兴兵,朱永川,郭长春,田绍平,徐富贤. 2025

[8]冬水田杂交中稻品种适应氮肥后移的筛选指标. 张林,熊洪,朱永川,刘茂,郭晓艺. 2014

[9]头季不同施氮方式对再生稻生理生化的影响. 杨东,陈鸿飞,卓传营,林文雄. 2009

[10]头季与再生季稻米品质比较及留桩高度对品质性状的影响. 姚晓云,彭志勤,陈春莲,张志英,文春燕,尹建华. 2021

[11]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米质比较分析. 郑苹立,李清华,林玲娜. 2011

[12]“头季稻-再生稻-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 李贵勇,刘玉文,袁江华,王耀伟,王枝富,夏琼梅,邓安凤,龙瑞平,杨从党. 2014

[13]深翻后施肥对头季-再生季水稻产能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煜杰,杨秀霞,樊隐玲,李梦涛,朱震昊,陶永乐,赵书军,徐大兵. 2024

[14]杂交再生稻开花期耐寒性及安全抽穗期研究. 张景国. 1991

[15]杂交中稻各叶位叶片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形成作用的研究. 徐富贤,洪松. 1993

[16]施氮与杂交中稻再生力关系研究. 方文,熊洪,江世华,罗文质,张景国. 1993

[17]冬水田杂交中稻栽秧密度与方式互作对头季稻及再生稻生长的影响. 范青华,陈应平,陈昌荣,陈定素,曾静成,陈祖君,张林,刘茂,周兴兵,郭晓艺,熊洪,朱永川. 2010

[18]再生稻促芽肥高效施用量与头季稻齐穗期库源结构关系. 熊洪,朱永川,王贵雄. 2006

[19]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两季高产高效施氮技术研究. 熊洪,朱永川,万先齐,王贵雄. 2006

[20]杂交水稻生育后期光合产物的分配对再生稻的影响. 熊洪,徐富贤,张志勇.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