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小麦品种品质需求调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海彬
作者: 吴海彬;朱志锋;谭城;王超;刘江;段晓亮;殷贵鸿;曹廷杰;洪宇;常柳;周桂英;孙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育种;品质;种业;种植主体;小麦加工
期刊名称: 中国种业
ISSN: 1671-895X
年卷期: 2024 年 001 期
页码: 1-8
摘要: 我国小麦育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小麦产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小麦生产虽然可以满足量的需求,但还不能充分满足面制品消费不断提高的专用化和多样化需求,仍存在结构性矛盾.以小麦加工需求为导向,基于小麦育种主体、种业企业/种植主体和加工企业等小麦产业链3个主要环节共同参与的调研,分析了小麦产业发展对小麦品种品质的需求,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推动符合产业发展需求小麦品种的育成.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关于小麦育种若干问题的探讨. 赵振东,宋建民,刘建军,刘爱峰,李豪圣,崔建民,吴祥云. 2003
[2]1BL/1RS易位染色体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董冬,韦胜利,徐云峰,李洪杰,周阳. 2011
[3]小麦加工技术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兰晓光,王旭峰,刘丽娅. 2023
[4]小麦加工及面条制造链中的安全质量营养特性研究进展. 户重雪,刘锐,张波,刘鸿飞,代美瑶,巩艳菲,李芳,邢亚楠. 2020
[5]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与小麦品质的关系. 吴昆仑. 2002
[6]“十五”以来内蒙古小麦育种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 崔国惠,李元清,于美玲,王小兵,吴晓华,史红飞,张建成. 2012
[7]近60年黄淮麦区冬小麦育种规律演变研究. 林作楫,揭声慧,雷振生,吴政卿,杨会民. 2011
[8]黑龙江省小麦地方品种的评价及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张耀辉,宋风英. 1991
[9]江苏省小麦育种及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王龙,任立凯,李强,孙中伟,王康君. 2014
[10]分子标记技术在连云港小麦赤霉病育种应用展望. 王莉娟,樊宁声,张广旭. 2017
[11]小麦品种豫麦13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顾正中,夏中华,孙苏阳,刘友华,张云峰,严卫古. 2002
[12]小麦EMS诱变育种研究进展及其在连云港的应用. 任立凯,王龙,李强,孙中伟,王康君,刘艳. 2014
[13]江苏省淮北地区小麦育种进展与发展趋势分析. 李筠,冷苏凤,马继胜,王龙,任立凯,李强. 2010
[14]小麦×玉米远缘杂交技术以及在单倍体育种上的应用评价. 陈淑萍,王雪征,唐怀君,茜晓哲. 2011
[15]东北春麦区小麦育种50年 Ⅰ.小麦育种工作情况及主要成果. 祁适雨,肖步阳,王进先,辛文利. 2003
[16]我省小麦新品种选育与审定有关问题的探讨. 孙光祖. 2001
[17]谷蛋白溶涨指数(SIG)在小麦品质鉴定上的应用价值分析. 兰静,王乐凯,赵乃新,戴常军,李宛,李辉,赵琳. 2007
[18]植物诱变新技术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赵春芝,罗建新,张建成,赵春慧,江平,周俊,洪勇枫. 2010
[19]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马文星,李元清,崔国惠,吴晓华,于美玲,王小兵. 2005
[20]2008-2018年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与育种概况. 赵丽娟,宋维富,车京玉,杨雪峰,宋庆杰,张春利,辛文利,肖志敏.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中国不同区域的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基于技术诱导理论与发达国家经验
作者:洪宇;陈秧分;刘坚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技术诱导;资源禀赋;区域农业
-
不同生态环境和日温差对BS型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作者:孙辉;赵昌平;岳洁茹;白秀成;杨吉芳;叶志杰;张风廷
关键词: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温差;育性转换
-
玉米秸秆水热生物炭施用对土壤重金属Cd生物有效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作者:郎乾乾;李艳梅;夏宇;王超;刘振刚;邹国元;孙钦平
关键词:水热炭化;水热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微生物群落
-
青贮添加剂对天然牧草青贮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屈璐璐;刘芳;王超;李国才;薛艳林;孙林;贾海凤;赵和平
关键词:天然牧草;青贮添加剂;青贮品质
-
缺氮条件下内生真菌对醉马草生理特性的影响
作者:邓茂桦;郑蓉;王蓓晨;王超;刘荣贵;张瀚文;王政和;王剑峰
关键词:醉马草;内生真菌;氮浓度;生理特性
-
东北酸菜发酵乳酸菌的筛选及评价
作者:赵玉娟;刘才子;高岩松;赵子健;高磊;杨舸;王超;李盛钰
关键词:东北酸菜;乳酸菌;筛选评价;理化特性;微生物多样性
-
前胡等中草药对水稻稻瘟病抗性的诱导作用
作者:孙玲;姜兆远;梁卫;孙辉;李莉;刘晓梅
关键词:中草药;诱导抗性;稻瘟病;前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