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南部礼乐盆地结构演化及其对区域地质背景的响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雨晴

作者: 刘雨晴;吴智平;张杰;贾博;刘一鸣;段亮;张道军;裴健翔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盆地结构;构造演化;区域地质背景;礼乐盆地;南海

期刊名称: 地质学报

ISSN: 0001-5717

年卷期: 2018 年 09 期

页码: 1766-1779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运用丰富的二维地震资料,通过构造结构与地层结构的分析,对礼乐盆地的盆地结构演化与转型过程及其对南海地区复杂动力学背景的响应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受控于NNE、NEE、NW和近EW向的断裂体系,礼乐盆地现今构造格局表现为"两坳一隆"的结构特征;两个关键的区域角度不整合T70和T50将礼乐盆地新生界自下而上划分为三层结构:陆缘裂陷层、漂移裂陷层和前陆-拗陷层;响应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新南海扩张、古南海消亡和菲律宾海板块楔入等一系列周缘板块重组事件,礼乐盆地的盆地结构演化及转型经历了三个阶段:陆缘多幕裂陷阶段,盆地结构受控于NNE和NEE向断裂体系,南北坳陷连通;漂移裂陷阶段,NNE和NW向共轭断裂体系控制盆地格局,中部隆起形成,分隔南、北坳陷;前陆-拗陷阶段,前陆盆地结构形成,随后盆地因热沉降进入拗陷沉积阶段。

分类号: P618.13

  • 相关文献

[1]北部湾盆地古近纪断裂体系发育及其控盆作用. 刘雨晴,吴智平,王毅,程燕君. 2020

[2]中国南海礼乐盆地新生代断裂体系的发育与演化. 吴智平,刘雨晴,张杰,贾博,刘一鸣,段亮,张道军,裴健翔. 2018

[3]南海南部陆缘盆地反转构造及其油气成藏意义——以礼乐盆地北部坳陷为例. 刘雨晴,吴智平,张杰,裴健翔,张道军,贾博. 2018

[4]上下扬子构造演化及叠合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对比. 庞玉茂,张训华,肖国林,温珍河,郭兴伟,孙建伟,赵维娜. 2016

[5]菲律宾海盆磁条带特征及61Ma以来的海底扩张过程重建. 夏成龙,郑彦鹏,董冬冬,瞿洪宝,张学贤,李先锋,华清峰. 2017

[6]东亚原特提斯洋(Ⅴ):北界西段陆缘属性及微陆块拼合. 李三忠,李涛,赵淑娟,李玺瑶,刘鑫,郭玲莉,于胜尧,李少俊. 2017

[7]南黄海区域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研究进展. 吴德城,侯方辉. 2017

[8]郯庐断裂带渤南段构造特征及其控盆作用. 张婧,李伟,吴智平,李春锐,杨波,张晓庆. 2017

[9]东亚原特提斯洋(Ⅳ):北界西段早古生代构造变形. 李三忠,李涛,赵淑娟,李玺瑶,刘鑫,郭玲莉,于胜尧,李少俊. 2017

[10]南黄海中部隆起印支面剥蚀量恢复与演化过程——来自CSDP-2井的证据. 庞玉茂,郭兴伟,张训华,韩作振,朱晓青,侯方辉,蔡来星. 2019

[11]济阳坳陷滩海地区构造演化差异性分区. 卢姝男,吴智平,程燕君,李旭. 2018

[12]西北太平洋洋陆过渡带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特征. 姜素华,张雯,李三忠,汪刚,曹伟,索艳慧,陆蕾蕾,姜衍,赵斐宇. 2019

[13]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现状. 杜飞雁,王雪辉,李纯厚,张汉华,贾晓平. 2008

[14]南海打开模式:右行走滑拉分与古南海俯冲拖曳. 王鹏程,李三忠,郭玲莉,赵淑娟,李玺瑶,王永明,惠格格,王倩. 2017

[15]吕宋海峡黑潮脱落涡旋的特征分析. 王鼎琦,方国洪,邱婷. 2017

[16]南海北部海水中氨基酸的分布及其对溶解有机物降解行为的指示研究. 陈岩,杨桂朋,纪崇霄,杨程. 2017

[17]南海黄斑蓝子鱼的目标强度测量研究. 陈国宝,李娜娜,陈丕茂,李永振,于杰,黎小国. 2010

[18]南海冷泉区贻贝(Bathymodiolus platifrons)附生菌的分离培养与多样性分析. 郭文捷,赵瑾,齐宏涛,姜鹏,李富超,李荣贵. 2017

[19]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在南海北部陆缘深水水道体系中的应用. 马本俊,吴时国,米立军,王大伟,田洁,高金尉. 2016

[20]不同温度和体质量对南海野生真蛸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冯雪,陈丕茂,秦传新,周艳波,袁华荣,乔培培,李娜.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