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棒孢叶斑病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技术体系的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惠哲
作者: 王惠哲;李淑菊;杨瑞环;邓强;曹明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黄瓜;棒孢叶斑病;接种;抗病性鉴定
期刊名称: 农业科技通讯
ISSN: 1000-6400
年卷期: 2020 年 012 期
页码: 210-213
摘要: 以分离自沂南自然发病株的黄瓜棒孢叶斑病菌为供试菌源,采用苗期人工喷雾接种法对黄瓜棒孢叶斑病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技术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分生孢子浓度为5×104孢子/mL时为接种最适宜浓度,接种后发病适温为28℃左右.采用优化后的体系对77份黄瓜资源进行棒孢叶斑病抗性鉴定,筛选获得高度抗棒孢叶斑病材料6份、抗病材料7份,为黄瓜棒孢叶斑病抗性遗传改良提供了抗源材料.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一种室内快速鉴定棉花苗期黄萎病抗性的新方法——无纺布育苗袋接种法. 张国丽,李全胜,田又升,赵曾强,马盼盼,于航,谢宗铭. 2018
[2]玉米自交系粗缩病毒抗性鉴定研究. 陈艳萍,袁建华,孟庆长,张彦兵. 2007
[3]玉米抗粗缩病接种鉴定方法研究初报. 邸垫平,苗洪芹,路银贵,田兰芝. 2005
[4]兼抗棒孢叶斑病和黑斑病黄瓜育种材料筛选. 王惠哲,李淑菊,杨瑞环,邓强,曹明明. 2016
[5]多主棒孢菌CcTLS1对黄瓜的致病机理分析. 王泉城,武军,李磊,石延霞,谢学文,李宝聚,柴阿丽. 2023
[6]茄子棒孢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高苇,李宝聚,石延霞,谢学文. 2012
[7]黄瓜棒孢叶斑病种质筛选及抗性分布频率分析. 李亚莉,侯栋,岳宏忠,张东琴. 2016
[8]黄瓜棒孢叶斑病的Dot-ELISA检测技术研究. 高苇,李宝聚,刘春艳,王勇,石延霞. 2013
[9]枯草芽孢杆菌NBF809防治番茄棒孢叶斑病研究. 黄大野,曹春霞,张亚妮,王开梅,饶犇,万中义,周荣华,杨自文. 2018
[10]枯草芽孢杆菌NBF809防治番茄棒孢叶斑病研究. 黄大野,曹春霞,张亚妮,王开梅,饶犇,万中义,周荣华,杨自文. 2018
[11]帚枝霉属内生真菌激发子蛋白SbES诱导辣椒抗棒孢叶斑病作用机理. 杨扬,陈奕鹏,蔡吉苗,李超萍,刘先宝,黄贵修. 2023
[12]甜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王爽,黄贵修,李博勋,孔祥义. 2013
[13]啶酰菌胺不同抗性类型多主棒孢的生物学特性. 阎昱韬,孙炳学,陈长军,谢学文,柴阿丽,李磊,石延霞,李宝聚. 2020
[14]多主棒孢和棒孢叶斑病的研究进展. 李宝聚,高苇,石延霞,谢学文. 2012
[15]贵州红阳猕猴桃棒孢叶斑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黄露,安星宇,熊鑫,姚令,何海永,吴石平. 2023
[16]芝麻棒孢叶斑病的发生规律和高效防治药剂的筛选. 赵辉,何碧珀,刘新涛,倪云霞,贾敏,赵新贝,刘红彦. 2022
[17]CX—1联合固氮菌株在小麦上应用试验. 朱树秀,魏玉波,程远. 1993
[18]北方滑菇半熟料袋料栽培技术. 张季军,张敏,肖千明,孙利平,李红,刘娜. 2012
[19]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使用效果探究. 德央,次旦白玛,索郎扎西,索朗拉吉. 2016
[20]大田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甘蔗品种“福农41号”生长的影响. 谭彩丽,李廷化,雷崇华,韦金凡.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花椒中106种农药残留及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作者:陈敏;尹全;邓强;刘茜;张义蓉;杨晓凤
关键词: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花椒;固相萃取;农药多残留;膳食风险评估
-
黄瓜新品种"津优618"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者:邓强;杨瑞环;王惠哲;曹明明
关键词:黄瓜;津优618;栽培技术
-
不同采收时间对黄瓜种子质量的影响
作者:曹明明;邓强;王惠哲;杨瑞环;赵海燕;刘长悦
关键词:黄瓜;采收时间;种子质量;千粒质量;发芽率
-
露地黄瓜新品种'津优618'
作者:邓强;杨瑞环;王惠哲;曹明明;李淑菊;李波;张海鹏;崔兴华
关键词:黄瓜;一代杂种;品种
-
抗黑星病黄瓜新品种‘津冬369’
作者:王惠哲;杨瑞环;邓强;曹明明;李淑菊
关键词:黄瓜;黑星病;分子标记;一代杂种;品种
-
越冬日光温室黄瓜新组合比较筛选试验
作者:刘长悦;张海朋;管炜;崔兴华;付海朋;王惠哲
关键词:黄瓜;日光温室;品种筛选
-
温室黄瓜新品种津优336的选育
作者:杨瑞环;王惠哲;邓强;曹明明;李淑菊
关键词:黄瓜;津优336;一代杂种;日光温室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