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稻早期世代减数分裂的异常现象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傅骏华

作者: 傅骏华;李连城;陈善葆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高梁

期刊名称: 武汉植物学研究

ISSN: 1000-470X

年卷期: 1986 年 4 卷 01 期

页码: 7-11+109-110

摘要: 观察高粱稻早期世代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发现染色体大小差别悬殊、数目紊乱及染色体落后,次级配对、不正常分组、垂直双纺锤体、多极分裂、不均等分裂、多核细胞和四分体时期多小核,四分体排列异常等各种异常现象。据此可以认为,异源植物高粱的花粉是参与了水稻的受精过程,水稻染色体组内导入了高粱的核物质。由于高度的遗传障碍,导致染色体行为的异常。本试验也说明,超属间的远缘杂交有最丰富的基因广泛交流的可能性,从而为创造新物种、新类型提供了又一途径。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高梁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肖军,石太渊,郑秀春,段有厚. 2004

[2]高梁育种工作的回顾. 宋高友,苏益民. 1996

[3]多水胁迫对高梁幼苗的生理影响. 卢峰,张飞. 2015

[4]国内外高梁种质抗高梁蚜鉴定与评价研究. 何富刚,颜范悦. 1996

[5]旱作农田高梁垄膜沟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肖继兵,孙占祥,杨久廷,侯志研. 2008

[6]优质食用高梁杂交种-辽杂12号. 王德生. 2005

[7]高梁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利用. 芦良善. 2011

[8]红壤旱地高梁种植密度试验简报. 阮关海,丁祥海. 2002

[9]中晚熟航天高粱品种晋粱111号及高产栽培技术. 杨伟,刘勇,郝艳芳,白鸿雁,武擘,王坚强,王伟. 2019

[10]高梁地膜覆盖亩产吨粮的生理基础. 张树权. 1996

[11]高梁与旱稻属间杂交部分遗传物质导入的F3及BC1表型鉴定. 赵风悟,李慧敏,宋聪敏,刘冬成,张爱民. 2006

[12]不同高粱自交系幼胚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张美善,赵娜,阎鸿雁,林秀云. 2007

[13]高梁的逆境栽培. 焦少杰. 2001

[14]山西省高梁杂交种主要性状分析. 郭琦,梁笃,段冰,闫凤霞,李童,李团银. 2012

[15]高粱籽粒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基因效应分析. 孔令旗,张文毅,李振武. 1995

[16]人工诱导根瘤菌(ORS-571)与高粱结瘤共生固氮研究. 曹有龙,高晓原,罗青,戴治稼,贾勇炯,陈放,陈晓斌. 1997

[17]常温种质库贮存高梁种子生活力及籽粒性状相关分析. 杨延兵,于金友,张华文,秦岭,王海莲,管延安. 2009

[18]高粱与旱稻属间杂交部分遗传物质导入的F_3及BC_1表型鉴定. 赵风悟,李慧敏,宋聪敏,刘冬成,张爱民. 2006

[19]高梁离体培养物主要特征特性的研究分析. 王良群,王呈祥,白志良,刘勇,武秀兰,侯丽平. 2005

[20]高粱-旱稻属间杂交获得矮秆新种质的矮生性状分析. 李慧敏,赵凤梧,李爱国,彭海城,杨建忠,李明哲,郝永波.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