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Bt基因抗虫棉(R93—4)田间黄萎病发生规律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宋晓轩

作者: 宋晓轩;刘学堂;朱荷琴

作者机构:

关键词: Bt基因;黄萎病;发生规律;气象因子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

ISSN:

年卷期: 1998 年

页码: 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1996~1997年系统调查了转Bt基因抗虫棉在平作棉田和麦套棉田黄萎病发生消长情况,结果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黄萎病发生规律与对照中棉所12存在较大差异。转Bt基因抗虫棉与对照品种相比,黄萎病发生前期,病株率低于对照品种,扩展缓慢,发病后期,扩展速度加快,病指超过对照品种,且全年隐症期短,在麦套棉田的发病高峰比对照品种推迟10天以上。从气象因子与病指和病株率的相关分析,温度与空气相对湿度对转Bt基因抗虫棉黄萎病指和病株率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大于对照品种,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对转Bt基因抗虫棉黄萎病指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对其病株率的相关系数。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长江下游棉花落叶型黄萎病发生消长与气象因子关系分析. 吴蔼民,夏正俊,陆郝胜,戴新,皇甫国华,张湜冬,傅正擎,顾本康. 1999

[2]黄河流域棉花落叶型黄萎病发生消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孙旭霞,王娇娟,黄雪民,蔡岳,吉贞芳. 2013

[3]气象因子对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发生的影响. 姜翠兰,胡国华,丁俊杰,陈庆山,刘春艳,文景芝. 2009

[4]济南地区葡萄霜霉病发生规律、流行关键气象因子分析及预测. 张眉,吴斌,姜珊珊,辛志梅,郭霞,王升吉,辛相启. 2020

[5]江苏徐州甘薯种植区金龟子种类调查及发生趋势初探(英文). 闫会,薛程,张允刚,马代夫,李强. 2015

[6]江苏徐州甘薯种植区金龟子种类调查及发生趋势初探. 薛程,张允刚,马代夫,李强. 2015

[7]一个携有Bt基因的芽黄突变体初报. 张正敏,陈萍,李卫华,胡新燕,王阶祥,杨峰,冯营. 2009

[8]作物转Bt抗虫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严建民. 2000

[9]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大豆的研究. 杨庆凯,曹越平,崔岩,周思军. 2002

[10]应用多重PCR技术筛选检测转Bt基因作物. 李飞武,闫伟,龙丽坤,李葱葱,张世宏. 2014

[11]盐胁迫对Bt棉棉蕾杀虫蛋白表达的影响. 王永慧,陈建平,高进,张祥,陈源,陈德华. 2018

[12]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导入大豆抗病虫目的基因. 崔岩,杨庆凯,周思军. 2002

[13]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转Bt基因抗虫水稻. 张琳,魏志刚,裴婷婷,胡颂平,余霞,张静,罗利军,叶水峰,刘国兰. 2014

[14]Cry1Ab/Ac抗虫基因克隆与原核表达. 陈锐,朱珠,兰青阔,陈佳,王永. 2014

[15]转Bt基因水稻对主要非靶标昆虫的生态安全性研究进展. 邱良妙,刘其全,林仁魁,施龙清,占志雄. 2018

[16]2个抗虫棉的外源Bt基因分子鉴定及其染色体定位. 周向阳,赵亮,狄佳春,陈旭升. 2019

[17]Bt基因及其在抗鞘翅目害虫上的应用. 杨佳,姚瑶. 2019

[18]转cry1Ab/cry2Aj和g10evo-epsps基因玉米双抗12-5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祝旋,姜媛媛,来勇敏,陈笑芸,汪小福,徐晓丽,徐俊锋. 2020

[19]‘蜂蜜罐’枣遗传转化条件的优化及Bt基因的导入. 张燕征,张梦洋,李继东,谭彬,王腾飞,郑先波,叶霞,冯建灿. 2018

[20]新疆转Bt基因棉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 刘丽,余渝,王旭文,王娟,孔宪辉.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