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残留量对河西绿洲灌区玉米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唐文雪

作者: 唐文雪;马忠明;魏焘;连彩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地膜残留量;玉米田;土壤容重;土壤紧实度;土壤水分;土壤养分;西绿洲灌区

期刊名称: 甘肃农业科技

ISSN: 1001-1463

年卷期: 2022 年 53 卷 006 期

页码: 82-87

摘要: 为探究残留地膜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玉米品种沈单16为指示品种,在半膜覆盖平作栽培条件下,于2015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河西绿洲灌区模拟设置5个地膜残留量水平(0、110、220、440、660 kg/hm2),测定不同残膜水平下土壤容重、土壤紧实度、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随地膜残留量增加,0~30 cm土层土壤容重呈逐渐增加趋势,且玉米拔节前0~10 cm土层土壤温度提高0.14、0.25、0.28、0.43℃.残膜的存在能够减少土壤表层水分蒸发,提高播前土壤含水量,但在玉米苗期由于残膜阻碍水分的下渗,导致3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地膜残留量为0 kg/hm2降低0.11%、1.89%、6.07%、5.93%.当地膜残留量为660 kg/hm2时,土壤有机质、全氮、矿质氮、Olsen-P养分含量显均著低于地膜残留量为0 g/hm2,降幅分别为15.57%、10.53%、18.89%、36.32%.长期残膜作用使土壤容重增加、通透性降低,并会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矿质氮及Olsen-P含量,引起土壤质量退化.

分类号: S513%Q142

  • 相关文献

[1]红壤坡地深松耕对土层特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杨群辉,张庆,王应学,何翔,杨佩文,赵德柱,倪明,朱红业. 2019

[2]麦前深松对夏玉米土壤物理性状和生长特性的影响. 王万宁,强小嫚,刘浩,孙景生,马筱建,崔永生. 2017

[3]丘陵土壤施用有机复合保水树脂后的物理性状变化. 唐玉邦,虞利俊,裴勤,徐磊,罗佳,范如芹,王东升. 2016

[4]有机物料输入对黄河故道区土壤物理结构的影响. 李传哲,姚文静,杨苏,徐聪,马洪波,吴建燕,汪吉东,艾玉春,张永春. 2022

[5]黄土高原土壤紧实度对蚕豆生长的影响. 南志标,赵红洋,聂斌. 2002

[6]不同机械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张永利,廖万有,王烨军,苏有健,孙力. 2015

[7]地膜残留量对棉田土壤水分分布及棉花根系构型的影响. 林涛,汤秋香,郝卫平,吴凤全,雷蕾,严昌荣,何文清,梅旭荣. 2019

[8]内蒙古阴山北麓区不同土壤改良剂施用效果研究. 贾有余,任永峰,高宇,赵沛义,尹秀兰,李彬,蒙美丽. 2017

[9]耕作方式对大豆田土壤水分及容重的影响. 赵泽松,黄琰,马春梅,龚振平,杨悦乾,宋秋来,董守坤,张磊. 2010

[10]垄作对土壤水热条件及旱地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姜春霞,张伟,贺亭峰,张海红,赵旭志,刘恩科,康润扣. 2020

[11]宁南黄土区不同年限撂荒梯田土壤水文物理特征. 王月玲,马璠,许浩,万海霞,董立国,韩新生,郭永忠,蔡进军. 2019

[12]不同栽培技术对大豆土壤水分、容重及产量的影响. 石绍河,肖佳雷,刘宝海,符强,薛英会,刘立超,王贵江,李炜. 2011

[13]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物理性状的研究. 张磊,王玉峰,陈雪丽,马春梅,龚振平. 2010

[14]耕深对土壤物理性质及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 翟振,李玉义,郭建军,王婧,董国豪,郭智慧,逄焕成. 2017

[15]玉米田养鹅对土壤理化性状、杂草多样性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曹舰艇,关法春,仝淑萍,沙志鹏,边步云,程犇. 2018

[16]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王莉,张强,牛西午,杨治平,张建杰. 2007

[17]怀来盆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分析. 李新宇,唐海萍,赵云龙,张新时. 2004

[18]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理化特性及相关分析. 王思成,王月玲,许浩,蔡进军. 2009

[19]醋糟不同配比覆盖对句容旱地葡萄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刘亚柏. 2021

[20]减氮配施腐植酸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刘灿华,袁天佑,闫军营,孟繁华,孙笑梅,张水清.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