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蚁活性真菌菌株的室内筛选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龙秀珍

作者: 龙秀珍;吴雨欣;何瞻;高旭渊;曾宪儒;韦德卫;江小冬;张建民;农向群;于永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红火蚁;虫生真菌;毒力;感染

期刊名称: 环境昆虫学报

ISSN: 1674-0858

年卷期: 2022 年 44 卷 006 期

页码: 1493-15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定了15株白僵菌Beauveria spp.,15株绿僵菌Metarhizium spp.和4株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Thom)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工蚁的活性,并测定分析了高活性菌株对红火蚁工蚁的毒力.结果表明,以1.0×108孢子mL的浓度处理红火蚁工蚁后第10天,白僵菌HHY-B、LCM1、ZYSYE-Y2、Bb034、ZG5、Bb720、Bb040、CP728和淡紫紫孢菌LYC1菌株的活性较强,红火蚁工蚁的校正死亡率为84.70% ~98.79%,僵虫率为70.61% ~90.38%.红火蚁工蚁在接种不同浓度的高活性菌株后,随着孢子浓度的升高,红火蚁的累积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增大,致死中时(LT50)缩短,第10天白僵菌ZYSYE-Y2、CP728、HHY-B、LCM1、ZG5、Bb040、Bb720、Bb034和淡紫紫孢菌LCM1菌株对红火蚁工蚁的LC50分别为1.16×105、1.49×105、2.27×105、2.28×105、2.32×105、3.79×105、4.94×105、8.47×105和3.90×106孢子/mL.当孢子浓度为1.0×107孢子/mL时,白僵菌HHY-B、CP728、ZG5和Bb040菌株处理的最终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54%、94.60%、91.23%和94.65%,僵虫率为82.51%、91.74%、85.43%和80.60%,致死中时(LT50)为4.22 d、4.07 d、3.72 d和3.68 d.综合分析表明,白僵菌HHY-B、CP728、ZG5和Bb040菌株对红火蚁工蚁具有较强的活性,可作为红火蚁生物防治的候选菌株.

分类号: Q968.1%S433

  • 相关文献

[1]红火蚁工蚁对绿僵菌侵染蛹的防御行为. 邱华龙,吕利华,张春阳,何余容. 2014

[2]斜纹夜蛾高致病力生防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田艺帆,张正坤,隋丽,赵宇,路杨,孟钊,石旺鹏,李启云. 2024

[3]一株白僵菌对红火蚁的毒力及对免疫酶活性与基因表达的影响. 蔡霓,龙秀珍,刘蓉,吴雨欣,曾宪儒,农向群,王广君,涂雄兵,张泽华. 2022

[4]喜树不同部位提取物对红火蚁的毒力和行为影响. 叶滔,杨静美,钱应俊,席亚东,刘光华. 2021

[5]12株中国伊氏锥虫对小鼠的毒力试验. 周勇志,沈杰,何国声,周金林. 2007

[6]一种虫生真菌—赤色穗状菌Spicariafumoso-rosea(Wize)Vassilijevsky的研究. 尹莘耘,赵玉清. 1965

[7]一株柑橘木虱虫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鹿连明,杜丹超,胡秀荣,蒲占湑,张小亚,陈国庆. 2013

[8]蝉拟青霉类枯草杆菌蛋白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和蛋白质分析. 陈官菊,柴一秋,厉晓腊,方鸣,刘又高,金轶伟. 2019

[9]玫烟色棒束孢FZ-01鉴定及对烟粉虱的防治潜力评估. 郑宇,丁雪玲,姚凤銮,卢学松,卓辉,何玉仙. 2019

[10]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玫烟色棒束孢可视化检测. 刘晓菲,陈睿元,郑宇. 2020

[11]几种虫生真菌对枸杞负泥虫的致病性及应用. 刘爱萍,徐林波,王俊清. 2009

[12]真菌疏水蛋白及其在虫生真菌中的研究进展. 雷仲仁,王海鸿. 2010

[13]用于虫生真菌遗传转化的苯菌灵抗性菌株筛选. 谢明,张艳军. 2012

[14]虫生真菌抗逆的生化分子基础及利用. 王定锋,曾明森,王庆森,吴光远. 2010

[15]两株椰心叶甲分离物的鉴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郭立佳,黄俊生,宋妍,许天委. 2007

[16]昆虫抗白僵菌免疫应答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潜力. 杨蕾,汪小福,魏巍,陈笑芸,彭城,徐晓丽,徐俊锋. 2024

[17]我国虫生真菌的研究现状. 郭应菊,杨雪,王明富. 2018

[18]土壤蜡蚧轮枝菌DNA提取方法的改进及其应用效果. 张艳军,谢明,贾开志. 2014

[19]虫生真菌和捕食螨对西花蓟马的联合控制作用初步研究. 雷仲仁,高玉林. 2010

[20]利用虫生真菌生物防治柑橘木虱的研究进展. 宋晓兵,彭埃天,程保平,陈霞,凌金锋,张炼辉.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