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化学成分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苏秀丽

作者: 苏秀丽;印敏;徐曙;单宇;冯煦;王奇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吴茱萸;化学成分;UPLC-ESI-Q-TOF-MS

期刊名称: 中成药

ISSN: 1001-1528

年卷期: 2017 年 06 期

页码: 1223-122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通过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化学成分。方法吴茱萸80%乙醇提取物甲醇部位的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AQ C18色谱柱(4.6 mm×100 mm,1.8μm);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25℃;体积流量0.3 mL/min;检测波长190~400 nm。结果共鉴定出25种成分,包括17种生物碱、6种黄酮苷、2种苯丙素,其中5-甲氧基-N,N-二甲基色胺、N-甲基色胺、6-methoxy-N-methyl-1,2,3,4-tetrahydro-β-carboline、丁香亭-3-O-芸香糖苷为该植物中首次报道的化合物,并发现2种新成分。结论该方法可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吴茱萸提供参考。

分类号: R284.1

  • 相关文献

[1]基于UPLC-ESI-Q-TOF-MS的“散茶发花”茯茶加工前后的物质变化分析. 郑红发,赵熙,钟妮,黄建安,刘仲华. 2018

[2]吴茱萸和臭辣吴萸果实化学成分及不同采收时间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化. 李懿恒,黄佳楠,刘潇,印敏,刘飞,冯煦,王奇志. 2018

[3]吴茱萸药材石虎变种不同产地含量分析及适宜产区规划. 徐菲,成雨竹,曹亮,李顺祥,黄丹. 2017

[4]吴茱萸属植物中喹唑啉生物碱的分布、生物活性和化学合成. 王奇志,严奇,靳桐,刘飞,邱萍,管福琴,冯煦. 2019

[5]吴茱萸主栽品种及资源分布现状. 魏宝阳,李顺祥,张广平,刘翠娥. 2015

[6]不同采收期对吴茱萸品质的影响. 曹亮,李顺祥,魏宝阳,黄丹. 2015

[7]吴茱萸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曹亮,李顺祥,黄丹,卢向阳,虢小翊,周晋. 2012

[8]吴茱萸枝屑栽培榆黄蘑及其营养和安全性分析. 蓝桃菊,叶建强,张芳芳,黄卓忠,陈丽新,韦仕岩. 2022

[9]吴茱萸对甜菜夜蛾的拒食活性初步研究. 蒋红云,张燕宁,何伟志,张兰,刘丛. 2009

[10]吴茱萸总生物碱的提取纯化及HPLC含量测定. 李芸,苗小楼,魏舒畅,刘永琦,周强. 2015

[11]缬草研究进展. 魏桂民,李德文,王少铭,于二汝,罗莉斯,王军. 2016

[12]不同产地发菜的营养成分分析. 陈海燕,陈伟. 2011

[13]青海和内蒙古发菜土壤化学成分及微生态环境研究. 陈海燕,陈伟,吴畏,沈明. 2013

[14]金荞麦的化学成分、生理功能及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谭露霖,艾蓉,罗文菊,薛红,邓蓉. 2016

[15]薄盖灵芝菌粉主要成分分析及安全毒理学试验. 陈体强,李开本,方忠王,张芸,兰良程. 2004

[16]异樟叶精油的抑菌活性及其化学成分. 胡文杰,李冠喜,曹裕松,柯坫华,周升团. 2014

[17]不同产地太子参中化学成分分析. 林茂,郑炯,杨琳,陈娅娅,王沁. 2012

[18]腊梅花精油化学成分分析(英文). 沈强,刘晓博,张小琴,司辉清. 2014

[19]氮气厌氧处理对茶叶γ-氨基丁酸及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沈强,张建,罗显扬,郑文佳,喻云春. 2012

[20]鱼腥草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吕都,刘嘉,刘辉,王辉,李俊,刘永翔.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