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粱产业和种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顺国

作者: 李顺国;刘猛;刘斐;邹剑秋;陆晓春;刁现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粱;产业;种业;发展现状;展望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3 期

页码: 471-4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高粱是全球第五大粮食作物,也是中国重要的杂粮作物。国家启动产业技术体系10年来,鉴定和创制出277份矮秆、抗病、高支链淀粉、低单宁的育种材料;利用突变体、自然群体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克隆了高粱重要性状的控制基因;育成了71个矮秆耐密、适宜机械化作业的酿造专用高粱新品种,创新集成适合不同区域高粱轻简栽培技术,全国高粱种植面积增长26.8%,总产增长93.5%,单产提高52.7%,实现了高粱生产方式全面机械化的重大变革。在高端白酒转型升级的拉动下,以茅台、五粮液、汾酒等知名酒企为核心,形成了以"品牌+品种+产地+农户"高粱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增收效果。产业发展助推品种权保护与转让,面向产业与企业需求的联合育种与产业化开发带动高粱种业起步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新的时代背景下,高粱的抗旱、耐涝、耐盐碱、粮饲兼用、高光效等特性给中国高粱产业和种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中国高粱种业和产业也面临着多用途开发不足、品种权保护力度不够、原始性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产业政策支撑不足等诸多挑战。未来中国高粱新品种选育和种业由酿造为主向多用途转变,针对企业酿造工艺需求对不同适宜地理环境开展定向育种将成为趋势,盐碱地、休耕区、镰刀弯地区高粱种植呈现恢复性增长。建立适合中国高粱产业和种业发展的现代化种业创新体系、推广体系和产业体系,构建科研院所、种子企业、推广部门和产后加工企业融合发展的种业产业链运行机制是未来中国高粱种业发展目标。中国高粱产业和种业未来的重点任务是创制抗除草剂、高淀粉、低单宁、抗蚜等目标性状的关键育种材料;开展基因编辑、标记辅助选择、全基因组选择、高效遗传转化等关键技术研究,构建现代高效育种平台;优质专用酿造、饲料、饲草、能源、帚用等多用途高粱新品种选育;登记品种DNA指纹鉴别和关键表型性状数据库构建;根据高粱产区生态特点、资源禀赋,布局优化产业基地和制种基地。

分类号: F326.11%F324.6

  • 相关文献

[1]中国谷子产业和种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李顺国,刘斐,刘猛,程汝宏,夏恩君,刁现民. 2021

[2]中国甘薯产业和种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王欣,李强,曹清河,马代夫. 2021

[3]中国食用豆产业和种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陈红霖,田静,朱振东,张耀文,陈巧敏,周素梅,王丽侠,刘玉皎,何玉华,尹凤祥,魏淑红,程须珍. 2021

[4]肉鸡种业发展现况. 郑麦青,文杰. 2023

[5]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制约问题及战略对策研究. 赵博,王丽英,蔡菲菲,王丰峰. 2013

[6]河南省种业发展研究探讨. 罗鹏,刘康峰,曾凯,孙虎,苏磊,孟俊杰,路燕. 2013

[7]河南种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 孟俊杰,许保疆,郭海源,王静. 2021

[8]内蒙古向日葵种业发展现状及面临挑战分析. 乔益民,于海峰,包海柱. 2022

[9]中国种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与改革思路. 李登旺,仇焕广,张世煌,徐志刚. 2016

[10]甘肃省中药材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蔡子平,王国祥,马忠明,张开乾,刘学周. 2022

[11]重庆种业的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史思茹,黄永东,余国新. 2013

[12]我国水产种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刘永新,李梦龙,方辉,李乐,王书. 2018

[13]近年我国水稻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占小登,王凯,曹立勇. 2023

[14]中国水稻种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展望. 徐春春,闻军清,纪龙,陈中督,方福平. 2022

[15]罗甸县火龙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潘彩冬,王刚,郑伟,王彬. 2017

[16]江苏特禽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田浩,卜柱. 2019

[17]河南省红花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张玉红,董彦琪,余永亮,谭秀芳,杨红旗,谭政委,任广乾,高素霞,彭东,刘红彦,张栩,梁慧珍. 2019

[18]海南琼中山栏稻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易伟鹏,袁潜华,唐清杰,邢建平,冯尔勇,曹林奎. 2024

[19]中国杧果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贺军虎,陈业渊,魏守兴. 2006

[20]江苏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主要风险因子分析及应对措施. 夏礼如,李岩,孟力力.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