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融合的红茶萎凋含水率检测方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沈跃铖

作者: 沈跃铖;阮贤萍;郎春晓;冯科达;沈帅;郑航;张诚荣;蒋建东;俞国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红茶;萎凋;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含水率;检测方法;预测模型

期刊名称: 茶叶通讯

ISSN: 1009-525X

年卷期: 2024 年 51 卷 003 期

页码: 376-382

摘要: 为实现对红茶萎凋含水率的定量检测,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谱图特征融合的红茶萎凋含水率检测方法。通过采集不同萎凋时刻的高光谱图像,利用灰度共生矩阵法提取图像的7个纹理特征并与提取到的光谱特征相融合;通过采用PLSR、RF和GBDTR建立含水率预测模型,分析光谱特征、纹理特征以及“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对含水率预测的准确性,实现红茶萎凋含水率快速无损检测。结果表明融合后的特征效果均得到较大提升,相比于其他两种模型,PLSR表现良好,在测试集上特征融合后的决定系数R2达0.793 2,相较于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分别提升0.047和0.039。该研究对红茶加工设备的智能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所提出的基于谱图特征融合的模型为红茶萎凋过程的智能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分类号: TS272.52%O657.3

  • 相关文献

[1]结合航空影像纹理和光谱特征的单木冠幅提取. 张凝,冯跃文,张晓丽,樊江川. 2015

[2]基于无人机影像特征的冬小麦植株氮含量预测及模型迁移能力分析. 郭燕,井宇航,王来刚,黄竞毅,贺佳,冯伟,郑国清. 2023

[3]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橙子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无损预测研究. 肖宏辉,邓浩,李春霖,胡昊,聂晶,张永志,梅涵一,袁玉伟. 2025

[4]基于机器学习的密集烘烤过程烟叶失水率预测模型对比. 杜海娜,孟令峰,王松峰,张炳辉,王爱华,刘浩,李增盛,孙福山. 2022

[5]无人机飞行高度对冬小麦植株氮积累量预测模型的影响. 井宇航,郭燕,张会芳,戎亚思,张少华,冯伟,王来刚,贺佳,刘海礁,郑国清. 2022

[6]远红外辐射对萎凋叶氧化酶活性及红茶品质的影响. 赵飞,李园莉,杨亦扬,李荣林,杨建华,马圣洲. 2021

[7]红茶萎凋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袁林颖,钟应富,张莹,罗红玉,杨娟,邬秀宏,敬廷桃. 2014

[8]不同萎凋工艺加工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研究. 赖兆祥,苗爱清,庞式,孙世利,曾琼. 2011

[9]不同萎凋方式和碰青工艺对红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乔小燕,操君喜,吴华玲,黄华林,李波,陈栋. 2017

[10]不同冷冻和摇青工艺的红茶品质比较分析. 夏益民,王近近,袁海波. 2023

[11]红茶萎凋中鲜叶理化变化及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黄藩,董春旺,朱宏凯,叶阳,张成,何华锋,张坚强. 2014

[12]红茶萎凋处理温湿度条件对PPO、POD及茶多酚和色素的影响. 王伟伟,江和源,江用文,叶葵. 2013

[13]萎凋方式对黄化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的影响. 黄华林,乔小燕,李波,张成娣,陈海强. 2018

[14]红茶萎凋对歧化和苯骈化反应的作用及机制. 苏威,王伟伟,江和源,施莉婷,陈琳,付静,崔宏春. 2019

[15]萎凋方式对黄化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的影响. 黄华林,乔小燕,李波,张成娣,陈海强. 2018

[16]富春江典型农业小流域土壤Cd的光谱特征分类及含量估算. 孙显根,麻万诸,林阳春,朱康莹,卓志清,施加春,陈千千. 2022

[17]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红茶干燥中含水率无损检测方法. 陈琳,董春旺,高明珠,叶阳. 2016

[18]基于机器视觉的茶叶微波杀青中品质变化与预测研究. 吴鑫,宋飞虎,裴永胜,朱冠宇,姜乐兵,宁文楷,李臻峰,刘本英. 2021

[19]基于高光谱图像光谱与纹理信息的生菜氮素含量检测. 孙俊,金夏明,毛罕平,武小红,朱文静,张晓东,高洪燕. 2014

[20]无人机影像光谱和纹理融合信息估算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 陈鹏,冯海宽,李长春,杨贵军,杨钧森,杨文攀,刘帅兵.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