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对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生长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建明
作者: 陈建明;何月平;张珏锋;李娜;陈列忠;俞晓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杀虫剂;杀菌剂;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生长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
ISSN: 0529-1542
年卷期: 2009 年 35 卷 06 期
页码: 47-5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文研究了常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对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8%毒死蜱乳油、10%溴氰菊酯乳油、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2%印楝素乳油、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的5001、000、2 000倍液处理后共生菌的生长(菌落数量)显著减少,共生菌的假菌丝生长不舒展,有所萎缩,酵母多形成空泡。浓度越高、共生菌生长受到抑制越显著。低浓度(常规推荐剂量及以下)井冈霉素对共生菌生长影响较小,而高浓度(2倍常规推荐剂量)处理影响很大。这说明常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农药对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的生长均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分类号: S435.112.3
- 相关文献
[1]几种药剂拌种后对玉米种子萌发和生长效应的初步研究. 郭建国,刘永刚,吕和平,张海英,宋尚有. 2007
[2]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ProFAR-I基因的克隆与表达模式研究. 唐耀华,袁三跃,王鑫鑫,万品俊,俞晓平,傅强. 2015
[3]水稻与褐飞虱互作过程中虫体内类酵母共生菌的个体大小及数量变化. 陈法军,张珏锋,陈建明,郑许松,陈列忠,俞晓平. 2006
[4]制霉菌素对褐飞虱取食行为、营养及共生菌数量的影响. 张珏锋,何月平,陈建明. 2015
[5]不同褐飞虱寄主种群类酵母共生菌形态和数量的比较. 孙佳音,傅强,赖凤香,王渭霞. 2009
[6]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菌体蛋白质提取方法的比较. 张海强,陈建明,张珏锋. 2015
[7]芽孢杆菌的引入对褐飞虱微生物群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渭霞,朱廷恒,赖凤香,魏琪,万品俊,何佳春,傅强. 2023
[8]一株褐飞虱内共生菌的分离及分子鉴定. 张珏锋,吴鸿,陈建明,郑许松,陈列忠,俞晓平. 2007
[9]类酵母共生菌中两个组氨酸合成基因在褐飞虱发育中的作用. 唐耀华,万品俊,郝培应,傅强,俞晓平. 2016
[10]褐飞虱不同致害性种群体内共生菌18SrDNA部分序列比较. 张珏锋,吕仲贤,陈法军,陈建明,郑许松,徐红星,陈列忠,俞晓平. 2006
[11]褐飞虱体内类酵母共生菌与氨基酸营养的关系. 王国超,傅强,赖凤香,陈铭学,牟仁祥,张志涛. 2005
[12]褐飞虱对氟虫腈和新烟碱类药剂的抗性动态变化. 刘叙杆,赵兴华,王彦华,韦锦捷,沈晋良,孔健,曹明章,周威君,罗才宏. 2010
[13]10种杀虫剂对褐飞虱田间防效评价. 戴德江,丁佩,罗举,马海芹,王华弟. 2014
[14]水稻飞虱对十三种杀虫剂的抗性监测. 毛立新,梁天锡. 1992
[15]褐飞虱对吡虫啉敏感性的时空变化及现实遗传力. 王彦华,李永平,陈进,沈晋良,李文红,高聪芬,庄永林,戴德江,周威君,梁桂梅,邵振润. 2008
[16]几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处理对褐飞虱繁殖力影响. 杨保军,江云珠,刘淑华,唐健. 2009
[17]6种杀虫剂对水稻褐飞虱田间种群的毒力及控制作用. 邱良妙,林仁魁,吴玮,占志雄. 2011
[18]杀虫剂对褐飞虱和灰飞虱的毒力差异及机制研究. 许小龙,徐德进,顾中言,徐广春. 2012
[19]不同作业方式和施药模式下杀虫剂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魏琪,万品俊,何佳春,赖凤香,王渭霞,傅强. 2021
[20]广东褐飞虱种群对4种杀虫剂的抗药性. 肖汉祥,李燕芳,凌善锋,张扬,张振飞,李怡峰,刘明津.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中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作者:李玉萍;李光辉;叶露;梁伟红;李娜;黄贵修
关键词:中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现状;策略
-
健康安格斯犊牛与IBRV感染犊牛鼻腔菌群变化比较
作者:易鹏飞;孙磊;马亚楠;马雪连;李娜;孙亚伟;钟旗;姚刚
关键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安格斯肉牛;犊牛;鼻腔菌群;代谢通路
-
基于集约化养殖企业生产需求的团队式兽医硕士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作者:马雪连;李泽龙;马志刚;孙亚伟;李娜;钟旗;苏战强;姚刚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兽医硕士
-
4UJ-1700甘薯杀秧机设计与试验
作者:崔中凯;周进;邸志峰;姜伟;李娜;张华
关键词:甘薯;杀秧机;挑秧装置;仿垄形刀片
-
双季茭白棚内覆地膜促早栽培
作者:张真;姚良洪;陈建明
关键词:
-
胺鲜酯在大白菜中的残留消解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作者:金翔;李娜;绳慧珊;张玉婷;郭永泽;李存
关键词:胺鲜酯;大白菜;残留;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
冠状病毒非结构蛋白13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诚诚;张帆帆;汪娟;李娜;林翠
关键词:冠状病毒;非结构蛋白13;解旋机制;酶抑制剂;抗病毒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