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精密色差仪测定板栗果实褐变的方法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树航

作者: 张树航;李颖;王广鹏;郭燕;张馨方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板栗;褐变;精密色差仪;△L值

期刊名称: 河北农业科学

ISSN: 1008-1631

年卷期: 2016 年 20 卷 03 期

页码: 101-103

摘要: 提出使用精密色差仪测定板栗果实色差,从而快速、准确地评价板栗的果实褐变程度。并使用精密色差仪对7个品系的栗果煮熟前后的褐变程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H7-1和D3-21的△L值变化较小,褐变程度较低;D7-65褐变程度最高。并将采用传统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的栗肉褐变程度与利用精密色差代测定的栗肉色差指标值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可以利用精密色差仪测定的△L值准确评价板栗的褐变程度,当果肉偏绿色时以△a值为辅助指标。

分类号: S664.2

  • 相关文献

[1]板栗加工过程中褐变控制技术. 张乐,王赵改,杨慧,王晓敏,史冠莹,赵守涣,赵洪源. 2017

[2]板栗加工新品种‘阳光’. 黄武刚,何锡山,程丽莉. 2008

[3]切割苹果、梨抗褐变保鲜技术. 林晓姿,何志刚,李维新,陆东和. 2005

[4]荔枝果实采褐变的原因与控制. 邓义才. 1997

[5]辐照处理对新鲜藕带的影响. 关健,薛淑静,陈学玲,何建军,梅新,程薇. 2013

[6]板栗果肉褐变原因初探(简报). 黄品湖,郭秀珠,叶茂宗,陶月良,贾守菊. 2001

[7]浓缩梨汁褐变及澄清方法的研究. 李保国,张颖超. 2008

[8]不同品种马铃薯泥加工过程中褐变抑制研究. 李俊,刘嘉,刘辉,王辉,陈中爱,吕都,唐健波,陈朝军,刘永翔. 2017

[9]马铃薯加工过程中褐变机理及其抑制效果研究. 宋吉轩,陈超,雷尊国,李云. 2010

[10]双孢菇加工过程中的防褐变研究. 王安建,刘丽娜,魏书信,李静. 2013

[11]预冷对黄冠梨贮藏品质和果皮褐变的影响. 李丽梅,陈凤敏,关军锋,及华,冯云霄,孙玉龙,龚新明. 2008

[12]O_2和CO_2配比对气调贮藏梨采后褐变及相关理化因子的影响. 胡花丽,李鹏霞,王毓宁,王炜. 2010

[13]洋兰组培快繁褐变抑制因子探讨. 姚丽娟,徐晓薇,林绍生,陈中林,陈义增. 2006

[14]保鲜剂对双孢菇褐变的影响. 王毓宁,胡花丽,孙娅,李志强,李鹏霞,WANG Yu-ning,HU Hua-li,SUN Ya,LI Zhi-qiang,LI Peng-xia. 2012

[15]氯化钙和抗坏血酸处理对鲜切苹果品质和褐变的影响. 杨巍,刘晶,吕春晶,王杰,张素敏. 2010

[16]桃多酚氧化酶的纯化及其特性. 钟彩虹,王仁才. 2004

[17]二氧化氯浸泡对双孢蘑菇褐变的抑制效应及其机理分析. 李梅,田世龙,颉敏华,李守强,张欣,程建新,葛霞. 2012

[18](木奈)褐变果实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及部分ESTs序列分析. 姜翠翠,陈桂信,潘东明,赖燕,郑鸿昌. 2013

[19]亳菊试管嫁接苗褐变生理机制研究. 纪薇,王瑞,狄娟,刘榕晨,罗尧幸,茹慧玲,杨忠义. 2016

[20]成熟度对晚香蕉李冷藏条件下果实品质的影响. 张佰清,公谱,郝义.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