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密度互作对春玉米弱势粒库特征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梁红伟

作者: 梁红伟;石海波;张静;潘天遵;侯旭光;路玉红;魏淑丽;赵晓宇;赵瑞霞;王志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氮肥密度互作;春玉米;弱势粒;库容;库活性

期刊名称: 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6-1197

年卷期: 2022 年 002 期

页码: 1-8

摘要: 【目的】明确氮肥密度互作对籽粒库容和弱势粒库活性的影响,为挖掘春玉米产量潜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郑单958、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氮肥水平、5个密度水平,共15个处理,分别定期取样测定春玉米弱势粒库活性、个体库容、群体库容和果穗败育率。【结果】氮肥密度互作下,春玉米弱势粒库活性随着籽粒灌浆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在授粉后24 d达到峰值。密度4.5万、6.0万、7.5万株/hm~2处理的弱势粒酶活性显著高于9.0万、10.5万株/hm~2的处理(P<0.05);施氮150、300 kg/hm~2的弱势粒酶活性显著高于不施氮(P<0.05)。当密度达到7.5万株/hm~2后,继续增加密度会显著降低弱势粒最大库活性(P<0.05);低于7.5万株/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籽粒可溶性酸性蔗糖转化酶活性逐渐升高,不施氮与施氮150、300 kg/hm~2差异显著(P<0.05)。同一施氮水平下,随着密度的增加单穗粒数逐渐降低,低密度与高密度差异显著(P<0.05);同一密度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单穗粒数显著增加,不施氮与施氮150、300 kg/hm~2差异显著(P<0.05)。同一施氮水平下,随着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穗粒数逐渐增加,密度4.5万、6.0万株/hm~2与9.0万、10.5万株/hm~2差异显著(P<0.05);在同一密度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单位面积穗粒数整体呈增加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果穗败育率显著增加,高密度显著高于低密度(P<0.05);增施氮肥可显著降低果穗败育率,不施氮与施氮300 kg/hm~2在密植条件下的果穗败育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氮肥密度互作通过调控春玉米籽粒库活性影响弱势粒果穗败育率和个体库容,且高密度影响加大;施氮肥可以改善增加密度带来的群体库容的降低。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穗分化期外施24-表油菜素内酯(EBR)促进水稻源、库及籽粒灌浆的生理机制. 李赞堂,王士银,姜雯宇,张帅,张少斌,徐江. 2018

[2]玉米弱势粒库活性与籽粒内源激素及多胺含量的关系. 王志刚,梁红伟,高聚林,于晓芳,孙继颖,苏治军,胡树平,余少波,李雅剑,魏淑丽,杨哲. 2017

[3]水稻幼苗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及鉴定. 朱佳慧,徐秋芳,袁平平,倪海平,周益军,蒋选利,杜何为. 2018

[4]转Bt基因抗虫棉"33B"的源库特征. 徐立华,李国锋,何循宏,杨德银,陈祥龙. 2002

[5]高品质棉“科棉1号”的源库特征. 徐立华,李国锋,何循宏,杨德银. 2003

[6]暗直播栽培对水稻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沈建凯,郑华斌,尹明,谢振宇,贺治洲,黄璜. 2014

[7]阴山北麓不同前茬作物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张海斌,蒙美莲,陈有君,叶君,邵盈,张婷婷,孟丽丽. 2020

[8]轮作模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库活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张海斌,蒙美莲,陈有君,叶君,邵盈,张婷婷,刘坤雨. 2020

[9]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冬小麦籽粒灌浆期源库关系的调控. 张玲娥,张萍. 2005

[10]春小麦籽粒灌浆期旗叶↑(14)C-同化物在库端卸出的昼夜变化. 张玉文,张萍,于凤义,李小云. 1995

[11]高原夏季胡萝卜肉质根膨大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 杨永岗,张化生,李亚莉,郁继华. 2011

[12]高原夏秋胡萝卜营养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杨永岗,张化生,赵晓琴. 2024

[13]麦秸还田与氮肥运筹对超级稻强弱势粒粒重与品质的影响. 陈培峰,董明辉,顾俊荣,惠锋,乔中英,杨代凤,刘腾飞. 2012

[14]IAA与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发育的关系及烯效唑的调节. 田淑兰,王熹. 1998

[15]不同光合器官对小麦强势和弱势籽粒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程敦公,王灿国,郭军,曹新有,刘成,李豪圣,刘爱峰,宋健民,刘建军. 2019

[16]非对称性增温对冬小麦强势粒和弱势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田云录,陈金,董文军,邓艾兴,张卫建. 2011

[17]亚种间杂交水稻灌浆特性的调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徐仁胜,陶龙兴,俞美玉,王熹. 1997

[18]化肥优化减施对麦茬旱直播稻强、弱势粒食味与营养品质的影响. 刘奇华,孙召文,尹秀波,郑崇珂. 2024

[19]梯度减除颖花对水稻弱势粒稻米品质的影响. 呼楠,吕文彦,高燕,邵国军. 2011

[20]内源IAA对杂交稻强、弱势粒灌浆增重的影响. 陶龙兴,王熹,黄效林.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