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菌固态发酵菜籽粕工艺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正可
作者: 吴正可;刘国华;李阳;郑爱娟;常文环;陈志敏;蔡辉益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菜籽粕;混菌;固态发酵;正交设计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9 年 24 期
页码: 4603-461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通过优化菜籽粕混菌固态发酵工艺以提高菜籽粕营养价值,为发酵菜籽粕在我国畜牧养殖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普通菜籽粕为原料,采用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3种菌株,以硫甙降解率(X%)、总酸增加率(Y%)、多肽增加率(Z%)为评价指标,并采用加权法以M为综合评价指标(其中M=0.7×X+0.15×Y+0.15×Z)评价发酵效果。其中,试验一以3株菌的不同添加量为试验因素,设计L9(34)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探究各菌株添加量及不同的菌株组合方式对发酵效果的影响;在试验一的基础上配置混菌发酵液,以发酵温度、料水比、发酵时间、接种量为试验因素,设计L16(45)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探究混菌固态发酵菜籽粕的最佳工艺,并结合最佳工艺进行中试验证。【结果】(1)试验一对以总变化率M为指标的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结果显示混菌固态发酵菜籽粕最佳混菌组合为嗜酸乳杆菌: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为=1﹕3﹕2,在该条件下,硫甙降解率为23.5%,总酸增加率为179.2%,多肽增加率为375.0%。(2)在试验一的基础上设计试验二并对结果进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混菌固态发酵菜籽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3℃、料水比:1﹕1、时间:84h、接种量:6%,在该工艺条件下进行中试验证测得硫甙降解率为48.8%,总酸增加率为499.7%,多肽增加率为148.4%,总变化率为131.4%,符合试验预期;对各单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水平温度(31℃)总变化率显著低于其他水平(P <0.05),2水平温度(33℃)总变化率高于3水平(35℃)和4水平(37℃),但差异不显著(P> 0.05);2水平(1﹕1)的料水比总变化率高于其他水平,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水平(84 h)的发酵时间总变化率高于其他水平,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接种量各水平之间对总变化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 0.05)。(3)在该最佳工艺条件下,微生物固态发酵增加了菜籽粕粗蛋白含量(从37.05%到40.90%)并降低了粗纤维浓度(从17.47%到16.72%);发酵菜籽粕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发酵增加了菜籽粕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尤其是Asp,Thr,Ser,Glu,Pro,Ala和Lys;发酵后菜籽粕硫甙含量从36.08μmol·g~(-1)降至18.48μmol·g~(-1);发酵增加了菜籽粕中多肽含量(从0.84%到2.09%)和总酸含量(从1.01%到6.05%);菜籽粕发酵前后粗脂肪含量相似(4.31%和4.39%)。【结论】通过本发酵工艺对菜籽粕进行混菌固态发酵可有效降解菜籽粕中的硫甙,并提高菜籽粕中多肽和总酸的含量,菜籽粕营养价值得到有效改善。
分类号: S816
- 相关文献
[1]菜籽粕固体发酵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 李莉娜,张林鑫,张凯凯,陈浩林,粟朝芝,吴仙. 2019
[2]复合微生物固态发酵菜籽粕的研究. 邱良伟,顾拥建,沙文锋,戴晖,朱娟. 2015
[3]响应面结合主成分分析优化菜籽粕固态发酵工艺. 吴逸飞,姚晓红,孙宏,王新,汤江武. 2012
[4]固态发酵菜籽粕脱除硫甙的工艺研究. 黄茜,黄凤洪,钮琰星,周浩宇. 2011
[5]多菌种复合固态发酵对菜籽粕硫甙去除效果的研究. 王晓凡,王海滨,熊光权,汪兰,程薇. 2012
[6]基于单纯形-重心设计的菜籽粕生物改良菌株的复配研究. 钮琰星,倪光远,万楚筠,金虎,郭勉,黄庆德,黄凤洪. 2015
[7]固态发酵菜籽粕替代日粮中豆粕饲喂肉鸭对生长性能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许甲平,许发芝,李吕木,詹凯,吴启有,张志德,梁张毅,董妨,张邦辉. 2010
[8]豆粕微生物固态发酵工艺优化及其营养物质含量变化. 吝常华,刘国华,常文环,张姝,郑爱娟,邓雪娟,蔡辉益. 2018
[9]菌酶共降解棉秸秆的工艺研究. 侯敏,包慧芳,王宁,詹发强,杨蓉,龙宣杞,崔卫东. 2016
[10]春油菜菜籽蛋白的提取工艺优化及性质研究. 党斌,杨希娟,孙小凤,刘雪莲. 2010
[11]不同添加剂组合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朱丽莉,陶宇航,顾永芳,杨何,任荣清,蒋秀全,韩勇. 2013
[12]菜籽粕营养价值总结. 岳隆耀,谯仕彦. 2009
[13]菜籽粕中抗营养因子及其去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金晶,徐志宏,魏振承,池建伟,刘军. 2009
[14]超声波辅助提取菜籽粕中蛋白的工艺研究. 张文英,党斌,孙小凤. 2011
[15]饲粮菜籽粕水平对青年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卢福庄,张国海,楼洪兴,金水仙,徐莹,高振川. 1993
[16]肉仔鸡对菜籽粕代谢能的评定及预测模型研究. 丁鹏,黄祥祥,宋泽和,范志勇,呙于明,贺喜. 2019
[17]不同水平棉籽粕和菜籽粕对育肥期肉鹅生产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章双杰,张斌,刘宏祥,朱春红,宋卫涛,徐文娟,陶志云,李慧芳. 2019
[18]不同来源菜籽粕成分分析. 吴仙,李莉娜,张凯凯,王府,粟朝芝,韩勇. 2018
[19]肉仔鸡菜籽粕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评定及预测方程的建立. 丁鹏,黄祥祥,宋泽和,范志勇,呙于明,贺喜. 2019
[20]间接原子吸收法定量测定菜籽粕中植酸的研究. 李荣林,蒋玉琴,邵明诚.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豆粕抗营养因子及酶解豆粕制备肽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满琦;陈星;陈志敏;刘国华;郑爱娟
关键词:豆粕;抗营养因子;酶解;肽
-
小肽Ospep5对水稻耐镉性的影响
作者:李明月;张文婷;李阳;张保龙;杨立明;王金彦
关键词:水稻;镉胁迫;Ospep5;幼苗生长
-
新法实施背景下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思考-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
作者:范学臻;刘鹏琰;张文文;李阳;马成巧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南京市
-
叶面喷施硒肥对彩色小麦种子活力影响
作者:刘泽厚;李阳;彭欣媛;李执;伍雨;姜华于;覃鹏;蒲至恩
关键词:硒;种子活力;彩色小麦;基因表达量
-
Kele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信号通路及其激活剂在畜禽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朝生;陈志敏;王少龙;刘国华
关键词:氧化应激;Keap1-Nrf2-ARE;调控机制;通路激活剂
-
ARC微生物菌剂对中豆41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肖之源;瞿建武;孙琳;张伟;汪澄;陈志敏
关键词:大豆;ARC菌剂;农艺性状;产量
-
鸭瘟病毒载体疫苗研究进展
作者:封莹洁;孟鸽;房立春;罗娟;尚佳静;于晓慧;蒋文明;刘华雷;范春艳;李阳
关键词:鸭瘟病毒;病毒载体疫苗;基因编辑技术;疫苗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