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管理措施对农田土壤中植物和微生物残留组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霍海南

作者: 霍海南;李杰;张效琛;朱平;王立春;石元亮;何红波;张旭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长期施肥;土壤有机碳;木质素;氨基糖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20 年 31 卷 009 期

页码: 3060-306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施肥是维持和提高土壤有机碳(SOC)水平的重要管理措施.微生物代谢和植物组分存留共同控制着有机碳的截获过程.本研究利用肥料与肥力长期(30年)定位试验,以氨基糖和木质素分别作为微生物和植物残留组分标识物,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黑土农田中微生物和植物残体组分积累及有机碳库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未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无机肥(单施氮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可增加作物生物量和土壤氨基糖的积累,但对木质素和SOC含量无显著影响,说明无机肥施入刺激了微生物底物同化,加速了有机碳和木质素在耕层的周转.与无机肥相比,长期施用有机肥促进了SOC的累积(增幅38.3%),但是氨基糖在土壤有机碳中所占的比例并未发生显著变化,说明微生物残留物对SOC积累的贡献具有饱和性;而有机肥施入增加了木质素在SOC中的比例,即增加了植物残体对SOC长期积累的贡献.与单施有机肥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增加了微生物残留物对SOC的积累.因此,长期施肥可以调节微生物残留物和植物残留组分的不同积累过程,从而影响SOC的积累和稳定机制.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添加玉米秸秆和根茬对不同肥力黑土微生物残体碳氮的影响. 马南,安婷婷,张久明,汪景宽. 2023

[2]整合分析添加有机物料对我国农田土壤微生物残体的影响. 王跃锋,张晨阳,罗正明,李建华,李然,孙楠,徐明岗. 2025

[3]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氨基糖积累特征. 陈香碧,唐海明,葛体达,何红波,胡建良,苏以荣,邓扬悟. 2019

[4]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施肥措施对红壤木质素积累特性的影响. 冯书珍,陈香碧,何寻阳,董明哲,邱虎森,黄道友,曾希柏,苏以荣. 2015

[5]长期施肥红壤稻田有机碳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 余喜初,李大明,柳开楼,黄庆海,叶会财,徐小林,陈明,胡惠文. 2013

[6]长期施肥下红壤旱地的固碳效率. 柳开楼,叶会财,李大明,黄庆海,余喜初,胡志华,徐小林,胡惠文,周利军,王赛莲. 2017

[7]黄壤性水稻土有机碳及其组分对长期施肥的响应及其演变. 王小利,郭振,段建军,周志刚,刘彦伶,张雅蓉. 2017

[8]长期不同施肥对潮土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魏猛,唐忠厚,张爱君,赵鹏,尚晓阳,冯腾腾. 2020

[9]长期施肥下新疆灰漠土有机碳及作物产量演变. 许咏梅,刘骅,王西和. 2016

[10]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董博,张东伟,郭天文,曾骏,包兴国. 2012

[11]不同施肥方式对灌漠土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曾骏,董博,张东伟,包兴国,郭天文. 2013

[12]长期有机无机配施黑土土壤有机碳对农田基础地力提升的影响. 查燕,武雪萍,张会民,蔡典雄,朱平,高洪军. 2015

[13]长期施肥对河西绿洲灌漠土有机碳库储量及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俄胜哲,车宗贤,曾希柏,黄涛,柴彦君,索东让,安康. 2014

[14]长期不同施肥下褐土有机碳储量及活性碳组分. 赵玉皓,张艳杰,李贵春,赵凯,李忠芳,唐政,鲁顺保. 2016

[15]鄱阳湖生态区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碳汇效应与固碳潜力的影响. 冀建华,刘秀梅,侯红乾,刘益仁,李祖章. 2012

[16]长期施肥土壤不同粒径颗粒的固碳效率. 蔡岸冬,张文菊,申小冉,肖婧,韩天富,徐明岗. 2015

[17]长期施肥对双季稻种植下土壤有机碳库和固碳量的影响. 廖育林,郑圣先,聂军,鲁艳红,谢坚. 2013

[18]长期施肥下褐土易氧化有机碳及有机碳库的变化特征. 史康婕,周怀平,杨振兴,解文艳,程曼. 2017

[19]应用DNDC模型分析东北黑土有机碳演变规律及其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协同关系. 贺美,王迎春,王立刚,朱平,李长生. 2017

[20]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黑土有机碳的固存效应. 郝小雨,马星竹,周宝库,李一丹.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