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抗PMMoV基因L4连锁标记的验证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朱雪梅

作者: 朱雪梅;郭广君;潘宝贵;刁卫平;刘金兵;高长洲;王述彬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辣椒;辣椒轻斑驳病毒;分子标记辅助筛选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22 年 006 期

页码: 1627-163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近年来,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 PMMoV)病的发生日趋严重,已严重危害中国辣椒生产。L系列等位基因(L1、L2、L3、L4)是抗烟草花叶病毒属的主要抗性基因,其中L4基因抗性最强且具有广谱性。为加速L4基因的转育应用,本研究对前人报道的3对与L4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标记L4SC340退火温度不稳定,极易造成假阳性,不适用于L4抗性基因的辅助筛选。标记087H3T7和L4-SCAR可以筛选出携带L3和L4抗性基因的辣椒种质,但无法区分携带L3和L4基因的抗性材料,同时087H3T7存在杂合基因型过高的问题。二者比较来说,L4-SCAR标记的筛选准确度高于087H3T7,但是L4-SCAR为显性标记,无法区分杂合基因型。因此上述3对标记均不能用于筛选携带L4抗性基因的种质材料,但是在明确抗性材料基因型的情况下,L4-SCAR标记结合087H3T7可用于L3和L4抗性基因转育后代抗性单株的辅助筛选。本研究结果可为加速辣椒抗PMMoV育种提供更实用的分子标记。

分类号: S436.418.1

  • 相关文献

[1]新疆喀什辣椒轻斑驳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复合侵染的分子鉴定. 柴阿丽,陈利达,许帅,帕提古丽·艾斯木托拉,王利丽,石延霞,谢学文,李磊,李宝聚. 2020

[2]南京辣椒上一种斑驳类型病毒病的分子鉴定. 吴淑华,赵文浩,李廷芳,程兆榜,潘宝贵,郭青云,王述彬,季英华,周益军. 2015

[3]螺丝椒新品种‘中椒409号’. 曹亚从,张正海,于海龙,冯锡刚,张宝玺,王立浩. 2022

[4]乌龙茶品种金牡丹杂交后代早期单株鉴定及SSR分子标记筛选. 陈志辉,游小妹,林郑和,钟秋生,陈常颂. 2017

[5]辣椒轻斑驳病毒研究现状. 赵绪生,袁文龙,刘淑香. 2010

[6]侵染四川辣椒的番茄斑萎病毒和辣椒轻斑驳病毒的小RNA测序检测及鉴定. 韩帅,张河庆,吴婕,李洪浩,席亚东. 2020

[7]我国部分地区鲜食辣椒及其加工品中辣椒轻斑驳病毒的调查. 张志想,李世访. 2017

[8]种传辣椒轻斑驳病毒病DAS-ELISA的检测. 李兴红,严红,郭京泽,夏雪娟. 2005

[9]一种辣椒轻斑驳病毒和辣椒斑驳病毒复合侵染的线椒病毒病害分子鉴定. 鲁宇文,彭杰军,郑红英,林林,燕飞,陈剑平. 2015

[10]安徽和县地区辣椒病株辣椒轻斑驳病毒的鉴定. 郑红英,张海珊,沈艳,顾江涛,刘勇,章东方,燕飞. 2018

[11]辣椒轻斑驳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 王锡锋. 2008

[12]辣椒轻斑驳病毒RT-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邵煜尊,张万红,王惠,王玉洁,苗圃,申莉莉,李莹,焦裕冰,杨金广. 2023

[13]干制辣椒新品种黔辣7号的选育. 杨红,姜虹,涂祥敏,詹永发,刘崇政,余文中,赖卫. 2011

[14]不同育苗方式对辣椒杂交制种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陈卫国,刘克禄,田斌,王佐伟. 2015

[15]贵州辣椒常见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涂祥敏,刘崇政,赖卫,杨红,詹永发,余文中. 2011

[16]辣椒“三落”发生的原因及综合防控技术. 涂祥敏,杨红,赖卫,刘崇政,苏丹,蓬桂华. 2010

[17]温室尖椒栽培密度及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试验. 白晓雷,王秀芝,孟令强,崔聪聪. 2010

[18]不同育苗基质对番茄和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 张彦良,张建国. 2015

[19]辣椒幼苗灌根接种疫霉菌侵染后叶片基因差异表达谱分析. 宋虎卫,罗德旭,张云峰. 2015

[20]2009年贵州部分引进辣椒品种区域田间试验. 姜虹,苏丹,蓬贵华,王金洪.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