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晒青茶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优化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钱坤

作者: 钱坤;李青春;安同伟;田向学;杨慧杰;沈永鑫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普洱晒干绿茶;顶空固相微萃取;Plackett Burman设计;Box Behnken设计

期刊名称: 天津农林科技

ISSN: 1002-0659

年卷期: 2020 年 004 期

页码: 1-7

摘要: 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前处理技术净化基质,浓缩分析物,并对仪器测定参数和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检测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试验方法采用HS-SPME技术并结合GC-MS,在萃取头筛选的基础上,分别对PA和PDMS/DVB萃取头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并采用Plackett-Burman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显著影响因素和萃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萃取温度、盐添加量、萃取时间和加水量二次项对萃取检测响应值的显著影响(P<0.01),而两两因素之间影响不显著.得到85μm PA萃取头4个影响因素的最优值分别为:萃取温度95℃、盐添加量1.65 g、萃取时间66 min、加水量4 mL;65μm PDMS/DVB萃取头3个影响因素的最优值分别为:萃取温度64℃、盐添加量1.19 g、萃取时间62 min.结合单因素对其他因素的考察结果,在最优条件确定的基础上,响应面试验进程3次萃取试验验证,结果显示,优化检测方法可靠,可应用于萃取与检测.

分类号: TS272

  • 相关文献

[1]摊青时间对绿宝石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郑文佳,沈强,牟春林. 2011

[2]八种高盐腌制芥菜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对比分析. 徐俐,胡伯凯,吴康云,邓英. 2013

[3]贵州扁形绿茶香气成分组成研究. 郑文佳,沈强,郑道芳. 2011

[4]基于HS-SPME/GC-MS定性半定量分析藤茶特征香气. 申东,沈强,潘科,郑文佳. 2010

[5]糯米糍荔枝香气成分的测定与分析. 陈玉旭,蔡长河,曾庆孝. 2009

[6]茶树嫩芽芳香物质不同HS-SPME萃取方式的比较分析. 杨春,郭燕,胡伊然,龚雪,周顺珍. 2015

[7]HS-SPME-GC-MS联用法分析不同通氧发酵加工工艺红茶香气成分. 潘科,冯林,陈娟,杜晓. 2015

[8]不同萃取方法对绿茶香气成分影响的研究. 周顺珍,杨春,郭燕,陈娟,陈正武,龚雪. 2015

[9]炒青绿茶香气品质形成过程中芳香物质的动态变化. 杨春,周雪,莫雪,郭燕,胡伊然,龚雪. 2017

[10]一种果蔬香气萃取装置的改进与创新. 王超,郭建敏,陈学森,王传增. 2015

[11]疏果方式对“赤霞珠”葡萄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刘品何,刘胜,秦伟帅,张家荣,赵新节. 2014

[12]GC-MS分析鸡油菌中挥发性成分. 李文,谷镇,杨焱,冯涛,刘艳芳,周帅,张劲松. 2013

[13]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不同商业酿酒酵母对玫瑰香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 李凯,商佳胤,黄建全,黄春芳,田淑芬. 2017

[14]柠檬果皮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何朝飞,冉玥,曾林芳,张雪莲,张耀海,王成秋,焦必宁. 2013

[15]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大黄鱼肉挥发性成分. 吕卫金,赵进,毛赟燕,励建荣,陆海霞,徐永霞,李钰金. 2013

[16]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柱状田头菇挥发性成分. 李文,谷镇,杨焱,冯涛,刘艳芳,汪雯翰,吴迪,张劲松. 2012

[17]基于SDE和HS-SPME/GC-MS的乌龙茶香气组成特征分析. 陈林,余文权,张应根,项丽慧,王丽丽,尤志明. 2019

[18]5种黑茶香气成分的比较分析. 郑鹏程,刘盼盼,王胜鹏,滕靖,冯琳,郑琳,龚自明. 2018

[19]春季不同生产时期对信阳毛尖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尹鹏,刘盼盼,刘威,郭桂义,曹璐. 2017

[20]青砖茶初制、渥堆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刘盼盼,郑鹏程,王胜鹏,龚自明,滕靖,高士伟,王雪萍,叶飞,郑琳.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