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蔬系列甘蓝、黄瓜新品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佳
作者: 刘佳
作者机构:
期刊名称: 北京农业
ISSN: 1000-6966
年卷期: 2000 年 12 期
页码: 11
摘要: 一、中甘 11号 中甘 11号是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春甘蓝一代杂种。 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特征特性 植株开展度 46~ 52厘米,外叶 14~ 17片,叶色深绿,叶片倒卵圆形,叶面蜡粉中等。叶球紧实,近圆形,质地脆嫩,风味品质优良,不易裂球。冬性较强,不易未熟抽薹,抗干烧心病。从定植到商品成熟 50天左右,单球重 0.7~ 0.8公斤, 667米 2产可达 3000~ 3500公斤, 667米 2用种量约 50克。 栽培要点 适于我国北方地区春季露地种植,播种期不可过早,华北地区一般于 1月中下旬在改良阳畦或温室育苗。 2月下旬分苗。苗床应控制温度防止幼苗生长过旺、过大,造成幼苗通过春化的条件而发生未熟抽薹。定植时间亦不可过早,一般在 3月底 4月初定植露地,每 667米 2约 4500株。定植时幼苗以 6~ 7片叶为宜。采取两次 5~ 7天左右的小蹲苗,以防止苗子在前期生长过旺而发生未熟抽薹。蹲苗后苗子开始包心时注意追肥浇水, 3~ 4水后即可收获上市。该品种主要在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及西南等 20余个省份春露地种植。 二、 中甘 12号 中甘 12号是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极早熟春甘蓝一代杂种。 特征特性 植株开展度 40~ 50厘米,外叶 13~ 16片,叶色深绿,蜡粉中等。叶球紧实,近圆形,叶质脆嫩,风味品质优良。冬性较强,不易未熟抽薹。为极早熟,从定植到商品成熟 45天,单球重 0.7公斤左右, 667米 2产可达 3000~ 3500公斤,比同类品种中甘 11号早熟 5天, 667米 2用种量 50克左右。 栽培要点 主要适于我国北方地区春季露地种植,播种期不可过早,华北地区一般在 1月中下旬在改良阳畦或温室育苗, 2月下旬分苗。苗床应控制温度,防止幼苗生长过旺、过大,造成幼苗通过春化的条件而发生未熟抽薹。定植时间亦不可过早,一般在 3月底 4月初定植露地,每 667米 2约 5000~ 5500株。定植时幼苗以 6~ 7片叶为宜。采取两次 5~ 7天左右的小蹲苗,以控制苗子在前期生长不可过旺。蹲苗后苗子开始包心时注意追肥浇水, 2~ 3水后即可收获上市。该品种可在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广大地区春露地种植。 三、 8132 8132是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最新育成的早熟春甘蓝一代杂种。 特征特性 植株开展度 40~ 48厘米,外叶 12~ 15片,叶色绿,叶片倒卵圆形,叶面蜡粉中等。叶球紧实,圆球形,叶质脆嫩,风味品质优良。冬性较强,抗寒性较强,不易未熟抽薹,抗干烧心病。从定植到商品成熟约 50天,单球重 0.8~ 1.0公斤, 667米 2产可达 3200~ 3800公斤。 667米 2用种量约 50克。 栽培要点 主要适于我国北方地区春季种植,播种期不可过早,华北地区一般在 1月中下旬在改良阳畦或温室育苗, 2月中下旬分苗。苗床应控制温度,防止幼苗生长过旺、过大,造成幼苗通过 春化的条件而发生未熟抽薹。定植时间亦不可过早,一般在 3月底 4月初定植露地,每 667米 2约 4500株。定植时幼苗以 6~ 7片叶为宜。采取两次 5~ 7天左右的小蹲苗,以控制苗子在前期生长不可过旺。蹲苗后苗子开始包心时注意追肥浇水, 3~ 4水后即可收获上市。主要适于在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及西南等广大地区春季露地种植。 四、黄瓜新品种中农 9号和中农 12号 中农 9号黄瓜是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新近育成的早中熟少刺型杂种一代。 特征特性 生长势强,第一雌花始于主蔓 3~ 5节,每隔 2~ 4节出现一雌花,前期主蔓结瓜,中后期侧枝结瓜为主,雌花节多为双瓜。瓜短筒形,瓜色深绿一致,有光泽,无花纹,瓜把短,刺瘤稀,白刺,无棱,瓜长 15~ 20厘米,品质中上。丰产, 667米 2产 4000公斤以上。抗霜霉病、枯萎病、黑星病等病害。适宜春棚、春茬日光温室及秋棚延后栽培。 栽培要点 华北地区春茬日光温室 1月中旬育苗, 2月中旬定植, 3月中旬始收。春棚 2月中下旬育苗, 3月中下旬定植, 4月中下旬始收。秋棚 7月中旬直播, 9月始收。 667米 2栽 2500~ 3000株,畦宽 1.4米(大行 90厘米,小行 50厘米,株距 36厘米)。施足底肥,勤追肥,勤采收。侧枝留 2叶 1瓜摘心。育苗每 667米 2用种量 150克,秋季直播每 667米 2250克。 中农 12号是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最新育成的早中熟黄瓜杂种一代。 特征特性 生长势强,主蔓结瓜为主,第一雌花始于主蔓 2~ 4节,每隔 1~ 3节出现一雌花,瓜码较密。瓜条商品性极佳,瓜长棒形,瓜色深绿一致,有光泽,无花纹,瓜把短,刺瘤稀密中等,白刺,无棱。瓜长 25~ 32厘米,质脆,味甜。前期产量高,丰产性好 667米 2产 5000公斤以上。抗霜霉病、白粉病、黑星病、枯萎病等多种病害。适宜春茬日光温室、春棚及春露地栽培,为综合性状优良的兼用新品种。 栽培要点 华北地区春茬日光温室 1月中旬育苗, 2月中旬定植, 3月中旬始收。春棚 2月中下旬育苗, 3月中下旬定植, 4月中下旬始收。春露地 3月中旬播种, 4月中下旬定植, 5月底始收。 667米 2栽 3500株左右。施足底肥,勤追肥,及时采收。育苗每 667米 2用种量 150克左右。以上品种,本刊读者服务部有售。 中蔬系列甘蓝、黄瓜新品种@刘佳$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100081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种植密度对云南省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云麦114'产量和品质性状影响的研究
作者:田景梅;刘佳;杨晓云;李绍祥;张翠萍;张林;刘琨;朱润云;丁明亮
关键词:’云麦114’;弱筋小麦;种植密度;产量性状;品质性状;茎蘖动态
-
分数阶微分数据变换在滨海盐渍土盐分反演中的适用性
作者:潘昊;陈诗扬;李祎森;李映祥;曹怀堂;刘佳
关键词:遥感;土壤含盐量;高光谱影像;分数阶微分数据变换;敏感波段;梯度提升机
-
基于改进UNet模型的核桃树枝条分叉点定位与修剪位置选择
作者:王志富;马文强;项斌斌;杨莉玲;沈晓贺;刘佳
关键词:图像处理;核桃;修剪;UNet模型;分叉点;定位
-
谷瘟病、谷锈病混合发生区的药剂防控与产量损失
作者:马继芳;王永芳;白辉;张梦雅;刘佳;李志勇;董志平
关键词:谷瘟病;谷锈病;混合发生;防控;产量损失
-
2个杏栽培品种需冷量差异的分子机制探索
作者:刘佳;黄大荣;尧美英;刘硕;张玉萍;张国薇
关键词:杏;全球变暖;低温需求;转录组测序;植物激素;转录后调控;耐寒性;差异表达基因;蛋白质去磷酸化;可变剪切
-
绿肥稻田土壤甲烷减排材料筛选及减排机制研究
作者:孙晋鑫;周国朋;马正波;梁婷;常单娜;刘佳;刘晗;曹卫东
关键词:绿肥;CH4;减排材料;产甲烷古菌;2-氯乙烷磺酸钠
-
杂交稻机械化制种研究现状分析
作者:丁勇;李子玉;李旭毅;欧阳裕元;朱从桦;刘佳
关键词: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