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害虫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与为害特点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屈振刚
作者: 屈振刚;赵聚莹;张海剑;张小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害虫;褐足角胸叶甲;发生;为害
期刊名称: 河北农业科学
ISSN: 1008-1631
年卷期: 2008 年 12 卷 11 期
页码: 25+40
摘要: 褐足角胸叶甲为近年来河北省夏玉米田普遍发生的一种新害虫。介绍了褐足角胸叶甲的形态特征,发生与为害特点。
分类号: S435.132
- 相关文献
[1]白背飞虱的发生、为害以及抗药性研究进展. 熊战之,刘伟中,张凯,赵桂东. 2015
[2]河北省甘薯主产区蛴螬的发生为害调查. 王容燕,高波,李秀花,马娟,陈书龙. 2016
[3]美洲斑潜蝇的发生与为害. 戴万安,罗布,杨雪莲,红英,陈翰秋. 2004
[4]我国地下害虫的发生为害和治理策略. 陈建明,俞晓平,陈列忠,吕仲贤,郑许松,徐红星,张珏锋. 2004
[5]新疆如今细须螨发生及为害规律研究. 阿布都克尤木·卡德尔,朱晓锋,徐兵强,吐尔逊娜依·图拉克,杨森. 2010
[6]文昌市槟榔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与防治. 莫景瑜,符永刚,郑奋,梁振望,卢方若,庄花,唐庆华. 2018
[7]喀什地区多毛小蠹发生与为害规律. 李宏,朱晓锋,阿布都克尤木,徐兵强,吐尔逊娜依,冯洋,杨森. 2009
[8]扶桑绵粉蚧在广西的发生为害情况调查. 李金峰,黄立飞,姜建军,杨朗,周忠实,桂富荣,陈斌,陈红松. 2019
[9]云南河口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赵素梅,陈伟强,谢艺贤,王萌,李芹,张欣,张建春,刘学敏,张光勇,权德才,邓成菊. 2012
[10]几种药剂对褐足角胸叶甲的毒力测定. 赵素梅,陈伟强,谢艺贤,王萌,李芹,张欣,邓成菊,刘学敏,张光勇,权德才,高梅. 2011
[11]云南河口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危害与防治初报. 陈伟强,赵素梅,谢艺贤,李芹,邓成菊,刘学敏,张光勇,权德才,高梅. 2012
[12]云南河口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为害动态分布研究. 陈伟强,邓成菊,张建春,李芹,刘学敏,赵素梅,胡原鸿,杨绍琼,王晓燕,黄绍忠,何旭,谢艺贤. 2015
[13]玉米田褐足角胸叶甲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屈振刚,路子云,赵聚莹,张小风,李建成. 2011
[14]玉米田褐足角胸叶甲生物学特性研究. 路子云,李建成,刘文旭,冉红凡,马爱红,李辉利,李中建,屈振刚. 2015
[15]香蕉新害虫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与防治初报. 霍秀娟,林贵美,邹瑜,李小泉,牟海飞,韦华芳,张进忠,吴代东. 2008
[16]两种测报灯对浙中地区玉米田害虫的种群监测与动态分析. 韩海亮,章金明,董航顺,陈斌,王桂跃,徐红星,吕仲贤,赵福成. 2023
[17]小麦-玉米周年秸秆还田对玉米害虫及天敌的影响. 李文静,吕亮,杨立军,夏贤格,许敏,万鹏. 2021
[18]晋南玉米害虫——一种根土蝽种名的订正及其发生. 段国琪,张战备,张国强,张一白,张慧杰,王娇娟. 2016
[19]二点委夜蛾高效低毒防治药剂室内毒力评价. 李耀发,党志红,高占林,李妍妍,许桂明,马云华,潘文亮. 2012
[20]转Bt基因抗虫玉米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王振营,何康来,周大荣. 199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微孢子虫侵染草地贪夜蛾幼虫的致病机理研究
作者:孙雪莲;张海剑;王勤英;石洁
关键词:微孢子虫;草地贪夜蛾;中肠;组织病变;酶活性
-
玉米镰孢根腐病田间抗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作者:郑晓娟;刘树森;孙华;郭宁;张海剑;石洁
关键词:玉米;镰孢根腐病;抗性评价体系;聚类分析;病情指数
-
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服务农业生产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
作者:郭培;陈烝;孙祥瑞;赵聚莹;马爱红
关键词:科技服务;地方农业科研单位;工作成效;科技成果转化;考评机制
-
木霉微生物菌肥的制备及对玉米茎腐病的应用评价
作者:郭宁;孙华;马红霞;石洁;张海剑;刘树森;董跃广;温佳宇
关键词:玉米;非洲哈茨木霉;木霉菌剂;木霉微生物菌肥;玉米茎腐病
-
微生物种衣剂的研制及其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评价
作者:郭宁;马红霞;张海剑;石洁;刘树森;孙华;郑晓娟
关键词:生物种衣剂;茎腐病;玉米;木霉;防治效果
-
农业科研单位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
作者:陈烝;杜宇茜;郭培;冉梦;孙祥瑞;赵聚莹;马爱红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主要举措;探索实践
-
3种喷雾药剂组合对玉米中后期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评价
作者:张海剑;王书芳;孙雪莲;肖宏丽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无人机飞防;化学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