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省(区)葡萄果实病害发生与危害调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晓

作者: 杨晓;龚林忠;张瑛;陈徐飞;王梦瑶;张楠;王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葡萄酸腐病;黑曲霉病;葡萄炭疽病;病害调查

期刊名称: 中国南方果树

ISSN: 1007-1431

年卷期: 2021 年 001 期

页码: 106-109,11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了解湖北、湖南、江西和广西4省(区)葡萄果实病害危害程度,调查各地葡萄果实病害发生及农药使用情况。结果表明:酸腐病和黑曲霉病在4省危害范围最广,炭疽病危害程度次之,灰霉病和白腐病危害较轻。湖北和湖南部分地区酸腐病发病率高达33.0%以上,病情指数最高为24.6;江西省吉安市酸腐病发病率高达22.0%。4省均遭受不同程度的黑曲霉病危害,在湖北省京山市"夏黑"葡萄上,黑曲霉病发病率高达42.0%,其危害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湖北省武汉市和京山市未见明显炭疽病危害,广西壮族自治区炭疽病危害严重。因此,4省(区)都需加强对酸腐病、黑曲霉病的防治,广西壮族自治区还需重视对炭疽病的防治。各地葡萄果实病害防治对象主要为炭疽病、灰霉病、白腐病和白粉病,但对酸腐病和黑曲霉病缺乏有效防治手段。建议各省合理使用化学杀菌剂,注重综合防治。

分类号: S436.631

  • 相关文献

[1]福建省葡萄果实病害调查及微生态制剂田间应用研究. 杨晓,胡海瑶,王宇,陈婷,王琦,雷龑. 2020

[2]微生态制剂对葡萄抗病能力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王宇,善文辉,杨顺林,郭淑萍,杨芳,王琦. 2021

[3]葡萄酸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段罗顺,蒯传化,郑先波. 2015

[4]北京地区一株葡萄酸腐病相关酵母菌的分离鉴定. 李红,张夏兰,李兴红,蔡建波,胡盼,王超男,赵晓燕,魏艳敏. 2015

[5]葡萄酸腐病菌sf-19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及其致病作用. 王超男,李兴红,张夏兰,任争光,赵晓燕,魏艳敏. 2016

[6]葡萄酸腐病绿色防控技术. 应泽威,陈浩宇,段佳辰,郝敬喆,李克梅. 2024

[7]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复配对葡萄炭疽病菌增效活性与田间防效(英文). 吉沐祥,刘吉祥,王建华,彭燕琼,李国平. 2017

[8]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及其复配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刘吉祥,吉沐祥,芮东明,杨勇,陈宏州,杨敬辉. 2017

[9]枯草芽孢杆菌与吡唑醚菌酯及其混配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与田间防病效果(英文). 吉沐祥,毛妮妮,李国平,姚克兵,刘吉祥,陈宏州,吴祥,郭建,芮东明. 2015

[10]葡萄炭疽病有益微生物筛选及控病效果研究. 臧超群,赵奎华,刘长远,梁春浩,关天舒,王辉,王璐. 2011

[11]葡萄果实内固形物含量与炭疽病发生相关性研究. 梁春浩,刘长远,刘丽,赵奎华. 2011

[12]几种生物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的抑制效果. 田淑芬,张娜. 2011

[13]叶菌唑与肟菌酯及其复配对葡萄炭疽病菌及白腐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及田间防效. 吉沐祥,邬劫,王晓琳,黄洁雪,朱建飞,饶斌. 2019

[14]葡萄炭疽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王忠跃,李兴红,燕继晔,孔繁芳,赵灵杰. 2010

[15]不同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翟浩,王涛,李晓军,张勇. 2015

[16]福建葡萄炭疽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雷龑,林雄杰,陈婷,刘鑫铭,蔡盛华,范国成. 2014

[17]葡萄炭疽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和残留安全性评价. 马桂梅,普继雄,孙秀梅,马泽辉,杨跃明,张俊祥. 2022

[18]硅酸钠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侯珲,周增强,王丽,王生荣. 2016

[19]葡萄炭疽病可视化LAMP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王贤达,郑巧美,陈婷,刘鑫铭,蔡盛华. 2016

[20]葡萄抗炭疽病QTL的初步定位分析. 高晓铭,刘崇怀,张国海,张颖,姜建福,孙海生,樊秀彩.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