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和进口大豆常规化学成分的综合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龙沈飞

作者: 龙沈飞;潘龙;吴阳;贺腾飞;朴香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国产大豆;进口大豆;粗脂肪;水分;粗蛋白质

期刊名称: 饲料工业

ISSN: 1001-991X

年卷期: 2020 年 07 期

页码: 55-5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大豆作为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营养价值高,但其品种多样,产区众多,营养价值变异大。研究旨在探究国产和进口大豆的常规化学成分的主要差异,为其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本研究收集56个国产大豆和13个进口大豆样品,检测常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国产大豆的粗蛋白、粗灰分、粗脂肪和粗纤维平均含量分别为36.57%、4.48%、17.15%和5.44%;进口大豆的粗蛋白、粗灰分、粗脂肪和粗纤维平均含量分别为35.07%、4.31%、19.94%和5.03%(88%干物质基础)。统计结果表明,国产大豆的水分、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进口大豆(P<0.05),但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进口大豆(P<0.01),粗纤维含量较进口大豆有升高的趋势(P=0.06)。综上所述,国产大豆粗蛋白质高于进口大豆,粗脂肪低于进口大豆,本研究结果可为食用和畜牧生产中选择和应用大豆提供可靠基础数据支撑。

分类号: S816.42

  • 相关文献

[1]国产大豆需以"食用化"为出路. 孙寰. 2016

[2]通风对进口大豆货损的影响. 刘宏超,王步军. 2021

[3]芝麻种子发育过程中木酚素、脂肪及蛋白质积累量变化研究. 胡华丽,梅鸿献,刘日斌,彭金砖,郑永战,汪学德. 2014

[4]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玉米品质指标的研究. 孟兆芳,赵龙莲,程奕,陈秋生,张玺,范朝晖,严衍禄. 2008

[5]雉鸡卵营养成分的测定分析. 王峰,何艳丽,崔松焕,李福春,常忠娟,孟繁亮. 1999

[6]播种时期对小米营养成分的影响. 杨延兵,秦岭,管延安,王海莲,张华文. 2010

[7]不同体质量对巴美肉羊营养价值的影响. 陈洋,杨晶,田丰,陈槟颖,王德宝,马丹,靳烨. 2014

[8]中国大豆业的困境和发展对策. 朱希刚. 2002

[9]发展大豆蛋白产业保障青少年儿童食品营养安全. 章力建,孙炜琳. 2013

[10]房式仓储藏对进口大豆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李欣蔚,李佳,林琳,陈怡岑,曹毅,赵旭. 2024

[11]进口高油大豆储藏过程中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动态监测. 李欣蔚,李佳,林琳,陈怡岑,李建,曹毅,赵旭. 2023

[12]过夏期间平房仓进口大豆粮堆温度时空变化研究. 赵旭,郝立群,柏禄乾,李建智,李建,李欣蔚. 2023

[13]不同含水量进口大豆储运品质变化研究. 郭孝萱,李世磊,邱静,王风艳. 2023

[14]内蒙古自治区玉米杂交种的营养品质及相互关系分析. 孙峰成,赵瑞霞,冯勇,苏二虎. 2010

[15]萝卜籽油含量及脂肪酸成分研究. 李丽,郁建平,陈菊. 2008

[16]谷子新品种朝谷13号及其栽培. 王德生. 2010

[17]黑麦草不同品种产量和草质研究. 周春霖,尹金来,洪立洲,王凯,丁金海,王茂文. 2000

[18]内蒙古阴山南麓井灌区燕麦品种不同栽培措施多位级正交试验. 刘俊青,付晓峰,刘景辉,杨海顺,张志芬. 2010

[19]辣椒粗脂肪提取最佳条件优化研究. 蓬桂华,韩世玉,杨万荣,苏丹. 2013

[20]四倍体高粱及其后代不同生长阶段营养成分的分析. 赵茜,罗梅,夏雪岩.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