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启柏
作者: 王启柏;李杰文;王守义;郭风法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因素;通径分析
期刊名称: 杂粮作物
ISSN: 1003-4803
年卷期: 2002 年 22 卷 03 期
页码: 129-131
摘要: 利用骨干系法组配 78个杂交组合 ,对玉米的 5个产量构成因素与籽粒产量进行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结果表明 ,穗长等 5个产量构成因素与籽粒产量的遗传相关系数均为正值 ,且均达到极显著标准 ;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5个产量构成因素与籽粒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 ,其中穗长对产量的总体效应值最大(0 .733) ,其次是穗粗 (0 .6 98)。选育高产玉米杂交种时 ,应高度重视选择果穗长而粗、行粒数多的类型 ,同时 ,保证一定的千粒重 ,对穗行数的选择可适当放宽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春玉米大面积亩产吨粮的产量构成因素浅析. 饶春富,王友德,田拴才. 1993
[2]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谭静,陈洪梅,韩学莉,段智利,汪燕芬,番兴明. 2009
[3]小麦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通径和灰色关联度分析. 杨程,李向东,张德奇,王汉芳,邵运辉,方保停,岳俊芹,马富举,秦峰. 2016
[4]小麦品种‘宁麦26’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姚金保,张鹏,马鸿翔,张瑜,余桂红,杨学明,周淼平,张平平. 2019
[5]密度对不同玉米杂交组合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李向龙,张晓东,张中宝,张立全,吴忠义. 2015
[6]播期与密度对郑单958产量形成的影响. 聂林雪,逄焕成,朱海燕,李玉义,于吉琳. 2014
[7]不同密度对郑黄糯2号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周波,胡学安,魏良明,薛华政. 2009
[8]缓控释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王长军,蒙静,武东波,肖庆红. 2014
[9]高产玉米品种的产量结构特点及形成机制. 柯福来,马兴林,黄瑞冬,王传海,徐安波. 2010
[10]辽西地区应用缓释肥料对玉米产量及生产效益的影响. 董智,邓林军,董俊,向午燕,靖凯,侯志研. 2017
[11]水分严重胁迫对玉米不同基因型的影响. 山军建,罗淑平. 2001
[12]条带深旋小双行精播技术对京农科728产量的影响. 梁茜,刘文亚,葛均筑,赵明,吴锡冬,侯海鹏,杨永安,辛德财. 2019
[13]黔单23号产量与构成因素及丰产稳产性分析. 潘敏娜,郑常祥. 2009
[14]黔单21号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及其丰产稳产性分析. 王竹,高翔. 2007
[15]杂交稻新品种健优388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甘雨,杨占烈,向关伦,黄宗洪,郭慧,潘建慧. 2014
[16]棉花新品种苏棉29产量构成因素及增产途径. 高进,蔡立旺,潘群斌,施庆华,陈丽萌,王为,陈建平,王永慧. 2014
[17]‘镇麦11号'主要生育特征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蔡金华,陈爱大,李东升,曲朝喜,温明星. 2015
[18]小麦品种宁麦16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姚金保,马鸿翔,姚国才,杨学明,张鹏,周淼平,张平平. 2013
[19]秋柞蚕产量构成因素及对产茧量的影响. 徐亮,吴艳,孟宪民,戚俐,焦阳,宿桂梅,钟亮. 2018
[20]通辽地区主要蓖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赵婧辛,朱国立,何智彪,鲍哈斯巴根.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研究
作者:颜为;李晓靖;赵瑞君;张春艳;郭玉利;黄萌;李杰文;刘波;丁一;丁照华;齐世军;薛艳芳;崔振岭
关键词:夏玉米;品种;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光合特性
-
1985-2019年山东省玉米品种的演变与遗传组成分析
作者:李杰文;程文;赵苏娴;唐媛;卢增斌;王志武;王启柏;丁照华
关键词:玉米;品种;演变;遗传组成;杂种优势模式
-
大豆新品种齐农5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作者:王淑荣;袁明;韩冬伟;于侃超;李馨园;王守义;徐莹莹
关键词:大豆;品种;齐农5号;抗胞囊线虫病
-
高油抗SCN3大豆新品种齐农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作者:袁明;王淑荣;韩冬伟;李馨园;于侃超;王守义
关键词:
-
黄淮海地区玉米种植新模式探索
作者:张承毅;张晓亮;张爱斌;丁徳毅;李杰文
关键词:
-
寒地水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
作者:李馨园;王守义;王淑荣;袁明;韩冬伟;董扬;赵索
关键词:水稻;“3414”试验;施肥量;产量
-
根瘤菌配施胶质类芽孢杆菌对大豆叶绿素荧光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李馨园;王守义;王淑荣;袁明;韩冬伟;魏崃;唐晓飞
关键词:根瘤菌;胶质类芽孢杆菌;大豆;荧光特性;产量;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