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中国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思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魏琦

作者: 魏琦;侯向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草原保护;生态补偿;长效机制;适应性减畜;保障体系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5 年 48 卷 18 期

页码: 3719-372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生态补偿是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生态资源可持续开发的重要环境经济政策。如何建立公平和效率相统一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是国内外生态补偿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具有长期挑战性的课题,关系着补偿政策的方向和重点、政策实施的效果和效率、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永续性的关键问题。草原作为中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生物多样性保存中心、生态安全屏障和食物安全的接续地,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已初步建立,投资规模和覆盖面均较大,并已取得明显成效,但草原生态环境"局部好转、总体恶化"的形势仍然没有根本转变。因此,探讨和建立公平性和长效性相结合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是协调草原资源的多重功能、实现生态生产生活"多赢"、确保草原资源保护利用可持续性的重要手段。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生态补偿概念、理论和长效机制发展趋势的分析,阐述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农牧民致富中的必要性。通过对不同草原区域实施草原生态补偿进行实地调研、对牧户固有的生产决策行为对草原生态补偿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及对中国当前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分析,认为目前草原生态补偿存在如下主要问题:长期欠账,草原生态治理难度巨大;草原生态投入少、周期短,保护成果尚难以得到有效巩固;牧民存在心理载畜率和超载惯性,对生态补偿减畜产生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进一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延长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期限;增加草原生态补奖经费;实行多样化的适应性减畜模式;大力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经营模式和加强草原畜牧业制度保障体系。旨在为中国脆弱性生态资源的科学保护和草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分类号: S812`F323.212

  • 相关文献

[1]建立和完善草原保护建设长效机制. 王宗礼,孙启忠. 2010

[2]中国北方草原退化现状与恢复技术. 潘庆民,薛建国,陶金,徐明月,张文浩. 2018

[3]2016年7月草业科学大事记. 娄珊宁,胡安. 2016

[4]青藏铁路建设沿线的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 张自和. 2003

[5]国外草地保护措施对新疆草原保护建设的启示. 李捷,王惠,王琼,刘金定,薛晓波,合斯莱提,王田田. 2016

[6]内蒙古开鲁县“三化”草牧场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 郭福纯,王海滨,李艳军,张雨军,贾明. 2013

[7]吉林省西部草原的保护与利用. 胡金龙,赵明清,齐宝林,王志锋. 2001

[8]西藏草原保护、草原建设现状及发展思路. 曲广鹏. 2020

[9]新时期科技如何服务草原保护和利用. 穆怀彬,刘雅学,戴雅婷,白春雨,梁燕. 2018

[10]我国草原生态环境急需保护和建设. 王宗礼,杨效忠,余大有,孙启忠,吴新宏. 2005

[11]农业技术推广保障体系探析. 林梅,陈奇榕. 2011

[12]构建福建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林本农,刘以籁,林升清,林明贵,施礼河,黄小红. 2006

[13]新农村建设科技需求与保障体系分析. 籍增顺. 2007

[14]海南生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刘建波,温春生,陈秋波,彭懿. 2009

[15]山西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现状分析与发展路径探究. 杨博茜. 2021

[16]企业会计准则质量问题浅析. 李林. 2011

[17]安徽农业科技发展的基本思路——安徽农业科技发展研究之二. 胡永年,李晓明,栾劲东,董荣,赵熙玲. 2002

[18]发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及其借鉴. 王可山,王芳. 2012

[19]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对农户安全农产品生产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王可山,王芳. 2010

[20]吉林省绿色和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朱平,彭畅,高洪军,刘淑环,张林,李长玺.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