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和施肥处理对冬水田土温、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琨

作者: 秦鱼生;喻华;冯文强;高原;涂仕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土壤温度;分蘖动态;产量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2 年 25 卷 05 期

页码: 1738-174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前期低温和养分有效性差、中后期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低和还原物质含量高被认为是影响冬水田水稻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本研究采取不同耕作方式与肥料运筹,分析了田间试验条件下不同处理对冬水田稻区土壤温度、水稻分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土温低主要在5 cm以下土层,即水稻主要扎根层。由于2011年气候反常,优化施肥仅比对照增产1.1%,差异不明显。在两种增温措施中,厢式耕作+覆膜+优化施肥处理对水稻生长前期土壤增温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水稻分蘖,但产量比习惯耕作+习惯施肥减产1.71%;厢式耕作+优化施肥处理对提高土壤增温作用尽管不如覆膜处理,但产量最佳,达每公顷8529.30 kg,较习惯耕作+习惯施肥增产2.71%。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不同肥密水平对东北粳稻群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侯国强. 2014

[2]宁夏稻作区水分胁迫对水稻分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冯伟东,马建平,曾宝安,王淑梅,王晓萍,刘立丰,冒海军. 2017

[3]增加土壤温度对高海拔生态区水稻分蘖成穗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李景蕻,李刚华,杨从党,王绍华,刘正辉,王强盛,丁艳锋. 2010

[4]不同施氮水平和抛栽密度对杂交稻中浙优634分蘖动态的影响. 叶万余,何永祥,董丽兰,余永国,韦汉文,黎耀军. 2011

[5]不同地力下基蘖肥运筹比例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范立慧,徐珊珊,侯朋福,薛利红,李刚华,丁艳锋,杨林章. 2016

[6]氮素及栽培密度影响水稻分蘖动态的机制. 田广丽,周毅,孙博,张瑞卿,周新国,郭世伟. 2018

[7]播种方式对旱区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的影响. 刘晓伟,何宝林,康恩祥,郭天文. 2011

[8]陇中旱地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亚宏,高世铭,张伟,王润佳. 2009

[9]保墒减蒸技术对半干旱地区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杜江洪,景振举,郑伟,霍剑锋,孟繁盛,慈艳华,王学梅,毕晓秀. 2016

[10]地膜不同覆盖方式对大棚中小气候及黄瓜生长的影响. 丁小涛,郝婷,金海军,张红梅,余纪柱. 2014

[11]生物炭对不同浇水条件下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董飞,闫秋艳,段增强,李峰,鲁晋秀,杨峰,李汛,王苗,贾亚琴. 2020

[12]降解膜与PE膜对棉花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南宏宇. 2021

[13]内蒙古黄土高原秸秆还田对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刁生鹏,高日平,高宇,任永峰,赵沛义,袁伟,高学峰. 2019

[14]降解地膜和渗水地膜覆盖对中国北方主要旱地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效应的Meta分析. 闫乃桐,张佳丽,王仕稳,马登科,殷俐娜,姚建民,杨三维,刘虎林. 2020

[15]垄作对土壤水热条件及旱地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姜春霞,张伟,贺亭峰,张海红,赵旭志,刘恩科,康润扣. 2020

[16]不同灌水量和填充物对高温闷棚地温及茄子产量的影响. 焦永刚,石琳琪,董灵迪,郭敬华. 2009

[17]不同免耕覆盖栽培模式下耕层土壤水热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毛妍婷,雷宝坤,陈安强,刘自成,王应学,杨华,任齐燕,范仕荣. 2015

[18]生物降解地膜对甜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王旭,和海秀,范守杰,彭椿皓,王瑞楠,孟玲,徐巧,白如霄,崔瑜. 2023

[19]半干旱地区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含量和温度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高盼,刘玉涛,杨慧莹,王宇先,徐莹莹,王俊河. 2016

[20]新型生物降解地膜降解性能及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刘淼,邸树峰,樊超,毕影东,来永才,李炜,刘建新,刘明.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